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3 桥梁地震易损性的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1.3.1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历程 | 第9-11页 |
1.3.2 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快速建模方法及地震响应分析 | 第14-37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14-21页 |
2.2.1 上部结构 | 第15-16页 |
2.2.2 支座 | 第16-17页 |
2.2.3 桥台 | 第17-19页 |
2.2.4 伸缩缝 | 第19-20页 |
2.2.5 墩柱 | 第20-21页 |
2.2.6 基础 | 第21页 |
2.3 地震损伤指标的确定与破坏状态的划分 | 第21-23页 |
2.4 地震动的选择与输入 | 第23-24页 |
2.5 墩柱的弯矩曲率分析与滞回特性研究 | 第24-27页 |
2.5.1 弯矩曲率分析 | 第24-26页 |
2.5.2 墩柱滞回特性研究 | 第26-27页 |
2.6 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作用分析 | 第27-33页 |
2.6.1 振型及周期 | 第27-29页 |
2.6.2 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29-33页 |
2.7 地震动攻角对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33-35页 |
2.8 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的响应面模型建立与易损性分析 | 第37-60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重要参数筛选 | 第37-45页 |
3.2.1 模型关键参数的初步选取 | 第37-40页 |
3.2.2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 第40-42页 |
3.2.3 筛选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3.3 响应面模型(RSM)的建立 | 第45-56页 |
3.3.1 中心复合设计 | 第45-48页 |
3.3.2 响应面模型概述 | 第48-50页 |
3.3.3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第50-54页 |
3.3.4 响应面模型效果检验 | 第54-56页 |
3.4 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56-58页 |
3.4.1 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56-58页 |
3.4.2 模型参数对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规律 | 第58页 |
3.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桥梁单体与桥梁网络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0-71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钢筋混凝土曲线简支梁桥整体易损性分析 | 第60-62页 |
4.2.1 桥梁构件易损性与整体易损性关联关系的确定 | 第60-61页 |
4.2.2 桥梁整体易损性分析 | 第61-62页 |
4.2.3 模型参数对桥梁整体易损性的影响规律 | 第62页 |
4.3 钢筋混凝土曲线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 | 第62-69页 |
4.3.1 桥梁单体易损性与桥梁网络易损性关联关系的建立 | 第63-65页 |
4.3.2 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 | 第65-66页 |
4.3.3 基于桥梁网络易损性的震后通行能力预测及分析 | 第66-69页 |
4.4 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