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部分第10-42页
    1.引言第10-15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1.1 耕层构建的概念第10-11页
            1.1.2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耕层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3 秸秆还田对土壤耕层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2.材料与方法第15-20页
        2.1 试验地概况与品种选择第15页
        2.2 试验设计、种植规格与田间管理第15-17页
        2.3 观测指标及方法第17-19页
        2.4 数据处理第19-20页
    3.结果与分析第20-37页
        3.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0-26页
            3.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第20-23页
            3.1.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第23-24页
            3.1.3 秸秆还田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4-26页
        3.2 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6-37页
            3.2.1 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第26-30页
            3.2.2 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第30-32页
            3.2.3 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玉米、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2-37页
    4.讨论第37-41页
        4.1 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37-39页
        4.2 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9-41页
    5.结论第41-42页
第二部分 云南省砚山县农业推广现状调查分析第42-51页
    1.砚山县村民问卷调查情况第42-46页
    2.砚山县农业推广的现状与成效第46-47页
    3.现存问题及建议第47-50页
        3.1 现存问题第47-48页
        3.2 建议第48-50页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巴菌多糖的分离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一篇:夏黑葡萄不同架式、露地和大棚栽培光合强度以及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