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电子货币发展模式的马克思经济学分析 | 第14-23页 |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货币理论 | 第14-15页 |
2.2 电子货币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3 电子货币的起源与产生 | 第16-19页 |
2.3.1 电子货币的起源 | 第16-18页 |
2.3.2 电子货币的产生 | 第18-19页 |
2.4 电子货币的特征 | 第19-20页 |
2.5 电子货币的职能作用 | 第20-23页 |
2.5.1 电子货币的传统职能 | 第20-21页 |
2.5.2 电子货币的特殊职能 | 第21-23页 |
3 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42页 |
3.1 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历程 | 第23-30页 |
3.1.1 以银行卡进行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1.2 以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进行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1.3 以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3.2 中国电子货币的现有的发展模式分析 | 第30-36页 |
3.2.1 电子货币发展模式的内涵 | 第30页 |
3.2.2 电子货币的发行模式 | 第30-32页 |
3.2.3 电子货币的交易模式 | 第32-35页 |
3.2.4 电子货币的监管模式 | 第35-36页 |
3.2.5 电子货币的税收征管模式 | 第36页 |
3.3 中国电子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36-38页 |
3.3.1 中国电子货币发行机制较为宽松 | 第36-37页 |
3.3.2 中国电子货币形式虚拟化 | 第37页 |
3.3.3 电子货币市场竞争无序性 | 第37-38页 |
3.3.4 电子货币弱化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38页 |
3.4 中国电子货币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3.4.1 中国电子货币的安全性问题 | 第38-40页 |
3.4.2 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监管问题 | 第40页 |
3.4.3 电子货币支付结算下的税收征管问题 | 第40-42页 |
4 发达国家电子货币发展概况及启示 | 第42-48页 |
4.1 发达国家电子货币发展状况 | 第42-44页 |
4.1.1 美国电子货币的应用与实践 | 第42-43页 |
4.1.2 欧盟电子货币的应用与实践 | 第43页 |
4.1.3 日本电子货币的应用与实践 | 第43-44页 |
4.2 发达国家与中国电子货币发展的比较分析 | 第44-46页 |
4.2.1 电子货币发行主体问题的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4.2.2 电子货币监管问题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4.2.3 电子货币税收问题对比分析 | 第46页 |
4.3 发达国家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 第46-48页 |
5 中国电子货币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分析 | 第48-54页 |
5.1 中国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交易模式的建议 | 第48-49页 |
5.1.1 规范电子货币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48-49页 |
5.1.2 加强电子货币的可赎回机制 | 第49页 |
5.1.3 实行电子货币的追踪管理机制 | 第49页 |
5.2 中国电子货币的监管模式的建议 | 第49-52页 |
5.2.1 加强电子货币的发行人准入机制的监管 | 第50-51页 |
5.2.2 加强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内部控制的监管 | 第51-52页 |
5.3 中国电子货币的税收征管模式的建议 | 第52-54页 |
5.3.1 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税收登记制度 | 第52页 |
5.3.2 实行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并重原则 | 第52-53页 |
5.3.3 加强税收的征管,杜绝税源流失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