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加速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加速器结构和制造工艺论文--注入装置论文

SSC-LINAC高能加速段的设计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2页
    1.1 直线加速器概述第14页
    1.2 漂移管直线加速器(DTL)介绍第14-19页
    1.3 论文题目来源及主要内容介绍第19-22页
        1.3.1 SSC-LINAC介绍第19-21页
        1.3.2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直线加速器动力学原理及IH型DTL谐振结构第22-43页
    2.1 直线加速器束流动力学原理第22-33页
        2.1.1 纵向动力学第22-28页
        2.1.2 横向动力学第28-33页
    2.2 KONUS束流动力学原理及设计程序LORASR介绍第33-38页
        2.2.1 KONUS束流动力学原理第33-36页
        2.2.2 LORASR设计程序介绍第36-38页
    2.3 IH型DTL谐振结构第38-40页
    2.4 物理设计及优化策略第40-43页
        2.4.1 物理设计第40-42页
        2.4.2 优化设计策略第42-43页
第三章 SSC-LINAC DTL3腔体动力学设计第43-81页
    3.1 KONUS动力学结构研究第47-68页
        3.1.1 初始入口参数匹配第47-57页
            3.1.1.1 横向初始参数匹配第47-53页
            3.1.1.2 纵向初始参数匹配设计第53-57页
        3.1.2 纵向聚束段的研究第57-61页
            3.1.2.1 纵向聚束单元数的选择第57-58页
            3.1.2.2 纵向聚束间隙电压的选择第58-59页
            3.1.2.3 纵向聚束相位的选择第59-61页
        3.1.3 主加速段的动力学设计第61-64页
            3.1.3.1 腔体几何尺寸方案第61-63页
            3.1.3.2 腔体间隙电压的选择第63-64页
        3.1.4 纵向匹配第64-68页
            3.1.4.1 PH.SHIFT第65-66页
            3.1.4.2 腔体section间过渡段的漂移长度第66-67页
            3.1.4.3 主加速段首个加速间隙的同步粒子的注入能量第67-68页
    3.2 53.667MHz腔体动力学设计结果第68-72页
        3.2.1 横向束流包络图及进出口相椭圆第68-69页
        3.2.2 纵向束流包络图及进出口相椭圆第69-70页
        3.2.3 束团中心粒子滑相曲线第70-71页
        3.2.4 束流相对归一化发射度增长曲线第71-72页
    3.3 107.334MHz的腔体动力学设计结果第72-79页
        3.3.1 腔体方案介绍第72-73页
        3.3.2 周期结构相移第73页
        3.3.3 间隙能散和相位第73-74页
        3.3.4 横纵向包络及相椭圆第74-77页
        3.3.5 相对归一化发射度增长第77页
        3.3.6 加速梯度和渡越时间因子第77-79页
        3.3.7 束流动力学模拟第79页
    3.4 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谐振结构研究及 53.667MHz的IH-DTL3电磁设计第81-108页
    4.1 电磁设计研究第81-104页
        4.1.1 四面体和六面体的网格数差异分析第86-88页
        4.1.2 腔体内径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第88-89页
        4.1.3 漂移管内、外孔径和厚度对腔体高频参数的影响第89-92页
        4.1.4 梯形T型板厚度和倾角的对腔体的影响第92-94页
        4.1.5 上下T型板间距和横梁厚度的选择第94-96页
        4.1.6 T型板底切的长度的影响第96-104页
    4.2 53.667MHz的IH-DTL3电磁设计第104-106页
    4.3 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石墨烯化学修饰平台的构筑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下一篇:ADS次临界反应堆核功率和中子通量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