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热开发的达州市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1.2 选题来源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地质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23页 |
2.1 经济发展概况 | 第16页 |
2.2 自然地理特征 | 第16-18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2.2.2 气象特征 | 第17-18页 |
2.3 地质环境特征 | 第18-20页 |
2.3.1 地层 | 第18-19页 |
2.3.2 构造 | 第19-20页 |
2.4 地热资源特点 | 第20-21页 |
2.5 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 第21-23页 |
第3章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23-31页 |
3.1 遥感数据 | 第24-26页 |
3.1.1 遥感数据来源 | 第24页 |
3.1.2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4-26页 |
3.2 地形数据 | 第26-28页 |
3.2.1 DEM数据来源 | 第26页 |
3.2.2 DEM数据预处理 | 第26-28页 |
3.3 地质数据 | 第28-30页 |
3.4 矿产数据 | 第30页 |
3.5 专题数据 | 第30-31页 |
3.5.1 NDVI数据 | 第30页 |
3.5.2 气象数据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于GIS的地理与地质信息提取及分析 | 第31-53页 |
4.1 基于DEM的地貌分析 | 第31-37页 |
4.1.1 高程 | 第31-34页 |
4.1.2 坡度 | 第34-35页 |
4.1.3 起伏度 | 第35-37页 |
4.2 年降水分析 | 第37-38页 |
4.3 年均气温分析 | 第38-39页 |
4.4 植被盖度分析 | 第39-40页 |
4.5 构造缓冲分析 | 第40-42页 |
4.6 地质灾害分析 | 第42-45页 |
4.7 地震烈度分析 | 第45-47页 |
4.8 交通条件分析 | 第47-49页 |
4.9 河流水系分析 | 第49-51页 |
4.10 县城距离分析 | 第51-53页 |
第5章 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 第53-63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53-58页 |
5.1.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53-54页 |
5.1.2 指标分级标准 | 第54-55页 |
5.1.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5-58页 |
5.2 承载力计算及评价 | 第58-63页 |
5.2.1 承载力计算 | 第58-62页 |
5.2.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第6章 基于承载力的地热开发规划 | 第63-70页 |
6.1 基于承载力的地热开发规划方法 | 第63页 |
6.2 基于承载力的地热资源开发规划 | 第63-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