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35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与立题思想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9页
        1.2.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及制备第13-22页
        1.2.2 石墨氧化过程中形貌及结构的变化第22-24页
        1.2.3 氧化石墨(烯)的性质第24-25页
        1.2.4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第25-29页
    1.3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第29-30页
        1.3.1 存在问题第29-30页
        1.3.2 发展趋势第30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第30-32页
        1.4.1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4.2 研究目标第31-32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32页
    1.6 主要研究成果第32-33页
    1.7 特色与创新点第33-34页
    1.8 主要工作量第34-35页
2 氧化石墨的制备第35-59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不同氧化程度氧化石墨的制备第36-51页
        2.2.1 实验部分第36-40页
        2.2.2 反应时间对结构的影响第40-41页
        2.2.3 反应温度对结构的影响第41-42页
        2.2.4 KMnO_4剂量对结构的影响第42-51页
    2.3 石墨氧化过程中形貌及结构的变化第51-57页
        2.3.1 实验部分第51-52页
        2.3.2 在线分析第52-56页
        2.3.3 氧化机理探讨第56-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3 氧化石墨阳离子交换容量测定与过程产物结构变化第59-74页
    3.1 引言第59-60页
    3.2 阳离子交换容量测定第60-62页
        3.2.1 实验部分第60-61页
        3.2.2 氧化程度对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第61-62页
    3.3 阳离子交换容量测定过程中间产物结构的变化第62-71页
        3.3.1 实验部分第62-63页
        3.3.2 形貌变化第63-65页
        3.3.3 结构变化第65-67页
        3.3.4 含氧官能团变化第67-71页
    3.4 氧化石墨的阳离子交换模型第71-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4 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第74-91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6页
        4.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74-75页
        4.2.2 吸附实验第75-76页
    4.3 氧化石墨烯性质及结构表征第76-81页
        4.3.1 层间距变化特征第76-77页
        4.3.2 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厚度变化特征第77-79页
        4.3.3 官能团的热稳定性第79-80页
        4.3.4 酸度和分散稳定性第80-81页
    4.4 氧化石墨烯吸附性能及机理第81-90页
        4.4.1 氧化程度及吸附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第81-82页
        4.4.2 吸附动力学过程第82-84页
        4.4.3 吸附热力学过程第84-87页
        4.4.4 氧化程度对吸附机制的影响第87-90页
    4.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礁湖谷》模拟英汉笔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双创”背景下四川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