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情消费及其功能研究--以皖南胡村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性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样本 | 第22-28页 |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 | 第22页 |
二、研究地点的概况 | 第22-24页 |
三、研究对象的情况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农村人情消费的基本状况 | 第28-36页 |
一、人情消费的内容 | 第28-29页 |
二、人情消费的对象 | 第29-30页 |
三、人情消费的方式 | 第30-31页 |
四、人情消费的水平 | 第31-33页 |
五、人情消费的心理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农村人情消费的情境及其行动逻辑 | 第36-44页 |
一、农村人情消费的情境 | 第36-39页 |
二、农村人情消费的行动逻辑 | 第39-44页 |
第五章 农村人情消费的功能分析 | 第44-50页 |
一、个体情感的表达 | 第44-45页 |
二、家庭经济的支持 | 第45-47页 |
三、村庄资源的整合 | 第47-48页 |
四、关系网络的构建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二、进一步思考 | 第51-52页 |
三、研究不足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1:调查问卷 | 第58-62页 |
附录2:访谈提纲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