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特殊防卫结束时点的理论与实践 | 第8-16页 |
(一) 现行特殊防卫结束时点的理论依据 | 第8-9页 |
(二) 理论依据与判定标准的实践检视 | 第9-16页 |
1、理论依据下的司法判定标准 | 第9-10页 |
2、案情介绍及机械推理过程 | 第10页 |
3、实践检视评析 | 第10-16页 |
二、特殊防卫结束时点机械演绎的原因与逻辑反思 | 第16-29页 |
(一) 原因解读 | 第16-22页 |
1、唯结果论的事后判断而出罪的司法逻辑 | 第16-17页 |
2、有关“正在进行”机械地司法理解 | 第17-18页 |
3、暴力侵害认识的缺失 | 第18-19页 |
4、特殊防卫权中的法益保护不平等 | 第19-20页 |
5、司法机关的“利益驱使” | 第20-22页 |
(二) 逻辑反思 | 第22-29页 |
1、混淆犯罪既遂与侵害结束的司法判定标准 | 第22-26页 |
2、滥用特殊防卫担忧对结束时点的限缩解释 | 第26-29页 |
三、特殊防卫结束时点重新建构 | 第29-37页 |
(一) 暴力侵害尚未结束新解释及社会危险性存在 | 第29-31页 |
(二) 时空判断标准之提倡 | 第31-37页 |
1、时间方面 | 第32-35页 |
2、空间方面 | 第35-37页 |
四、特殊防卫结束时点重新建构之考量 | 第37-43页 |
(一) 特殊防卫结束时点逻辑起点“正在进行”的本义印证 | 第37-40页 |
1、法条文本解读 | 第37页 |
2、“正在进行”的实质内涵——紧迫的暴力威胁消除 | 第37-40页 |
(二) 认识层面考量 | 第40-43页 |
1、被侵害人精神剧烈波动因素 | 第40页 |
2、被侵害人控制能力与判断能力客观上严重下降 | 第40-41页 |
3、关于二次侵害可能性探讨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