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茶树组织培养技术及遗传转化中抑菌剂选择

致谢第5-6页
目录第6-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1 茶树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第11-13页
    1.2 茶树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第13-19页
        1.2.1 茶树组培中的褐化问题第13-15页
        1.2.2 茶树组培中的黄化、畸形问题第15-18页
        1.2.3 超度含水态第18-19页
    1.3 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农杆菌介导法第19-22页
        1.3.2 基因枪技术第22-23页
        1.3.3 茶树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23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茶树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的研究第25-40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2.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2.2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第26-27页
        2.2.3 相关仪器与设备第27页
        2.2.4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3 实验结果第29-38页
        2.3.1 茶树无菌苗的诱导及生长第29-32页
        2.3.2 不同浓度NAA、IBA和GA_3对茶苗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第32-34页
        2.3.3 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外植体愈伤和根的诱导和再生比较第34-38页
        2.3.4 不同激素配比对茎尖产生丛生芽的影响第38页
    2.4 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金属离子及交替培养模式对茶苗黄化、畸形的改善效果第40-48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3.2.1 实验材料第40-41页
        3.2.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第41页
        3.2.3 相关仪器设备第41页
        3.2.4 实验方法第41-42页
    3.3 实验结果第42-46页
        3.3.1 金属离子对茶苗生长的影响第42-45页
        3.3.2 交替培养模式对茶苗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第45-46页
    3.4 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对茶苗生长的影响第48-55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4.2.1 农杆菌与抗生素第49页
        4.2.2 茶苗与培养基第49页
        4.2.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第49-50页
        4.2.4 相关仪器与设备第50页
        4.2.5 实验方法第50页
    4.3 实验结果第50-53页
        4.3.1 抑菌剂的抑菌效果第50-51页
        4.3.2 抑菌剂对茶苗丛生芽的影响第51-53页
    4.4 讨论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问题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7页
附录A MS培养基配方第67-68页
附录B 作者简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凝胶包覆多菌灵的制备、性能及其环境行为研究
下一篇:蝶蛹金小蜂两个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