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麦长管蚜转录组测序、RNAi靶标基因筛选及其和豌豆蚜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单位符号表第13-14页
附录列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9页
    1.1 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危害第15-16页
    1.2 小麦抗虫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利用植物体内抗蚜次生物质防治蚜虫危害第17页
        1.2.2 利用植物体内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防治蚜虫危害第17-18页
        1.2.3 抗蚜小麦转基因研究第18-19页
    1.3. RNAi技术第19-23页
        1.3.1 RNAi机制第19-20页
        1.3.2 RNAi的特点第20-21页
        1.3.3 RNAi技术在农业研究中运用第21-23页
    1.4 dsRNA导入虫体的方法第23-25页
        1.4.1 微注射法第23-24页
        1.4.2 掺入到饲料中饲喂第24页
        1.4.3 浸泡和微喷洒第24-25页
    1.5 蚜虫基因组研究进展第25-26页
    1.6 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第26-27页
    1.7 立题依据和创新第27-28页
    1.8 项目的预期目标第28-29页
第二章 蚜虫转录组测序第29-39页
    2.1 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9-3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9页
        2.1.2 蚜虫总RNA分离第29-30页
        2.1.3 mRNA分离第30页
        2.1.4 mRNA随机打断第30-31页
        2.1.5 双链cDNA合成第31页
        2.1.6 454文库构建第31-32页
        2.1.7 确定文库分子数第32页
        2.1.8 SV (Small Volume) emPCR第32-33页
        2.1.9 LV (Large Volume) emPCR第33-34页
        2.1.10 上机收集信号第34-35页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2.2.1 RNA提取结果第35页
        2.2.2 文库质控指标第35-37页
        2.2.3 测序结果第37-38页
    2.3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蚜虫转录组分析第39-68页
    3.1 数据分析方法第39-45页
        3.1.1 序列预处理第39页
        3.1.2 序列组装第39页
        3.1.3 表达分析第39-40页
        3.1.4 Nt、Nr、Swissprot、KOG、KEGG和Go注释第40-41页
        3.1.5 唾液腺体和肠道特异基因筛选第41页
        3.1.6 蚜虫与人、小麦特异序列分析第41-42页
        3.1.7 unigenes的RPKM相对表达量值与qPCR相对表达量比较第42-44页
        3.1.8 进化压(Ka/Ks)分析第44-4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5-63页
        3.2.1 数据组装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3.2.2 unigenes注释结果与分析第47-48页
        3.2.3 unigenes功能分类第48-51页
        3.2.4 麦蚜转录组序列Nt/Nr注释中最佳比配同源基因的物种统计第51-52页
        3.2.5 蚜虫特异表达基因分析(人和小麦无同源)第52-53页
        3.2.6 唾液腺、消化系统表达的基因第53页
        3.2.7 unigenes的RPKM与qPCR相对表达量比较第53-54页
        3.2.8 麦蚜转录组和豌豆蚜mRNA差异分析第54-57页
        3.2.9 麦蚜和豌豆蚜间直系家族基因GC含量和CpG岛分布分析第57-59页
        3.2.10 进化压分析(Ka/Ks)结果第59-63页
    3.3 讨论第63-67页
        3.3.1 罗氏GS-FLX mRNA测序适合于转录组测序第63页
        3.3.2 罗氏GS FLX mRNA测序的技术优势第63-64页
        3.3.3 麦长管蚜中存在RNAi调控Pathway第64-66页
        3.3.4 进化选择选择压分析结果第66-67页
    3.4 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抗蚜RNAi靶基因筛选第68-87页
    4.1 材料与实验方法第68-75页
        4.1.1 试验材料第68页
        4.1.2 实验方法第68-75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4.2.1 候选基因靶序列扩增结果第75-77页
        4.2.2 靶序列dsRNA饲喂蚜虫结果第77-78页
        4.2.3 目标靶在饲喂dsRNA后的蚜虫体内表达抑制结果第78-80页
        4.2.4 Cy3标记dsRNA饲喂蚜虫后示踪蚜虫第80-81页
    4.3 讨论第81-85页
        4.3.1 RNA-seq结合dsRNA体外饲喂是进行RNAi靶标基因筛选的有效方法第81-82页
        4.3.2 dsRNA吸收及RNAi系统效应第82-84页
        4.3.3 四个靶标基因的功能及蚜虫致死原因第84-85页
    4.4 小结第85-87页
结论第87-89页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附录第96-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联分析及冠层温度和叶绿素含量对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大豆SUMO系统相关基因挖掘分析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