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引言 | 第10-25页 |
1 番木瓜环斑病毒 | 第10-17页 |
·病毒粒子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症状 | 第11页 |
·PRSV株系、寄主范围和传播途径 | 第11-12页 |
·PRSV的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 | 第12-13页 |
·PRSV编码蛋白的功能 | 第13-17页 |
2 侵染性cDNA克隆 | 第17-21页 |
·侵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 | 第17-18页 |
·体外转录侵染性克隆 | 第18-20页 |
·体内转录侵染性克隆 | 第20-21页 |
3 侵染性克隆接种方法 | 第21-22页 |
·基因枪法接种 | 第21-22页 |
·机械接种法 | 第22页 |
·农杆菌侵染法 | 第22页 |
4 侵染性克隆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稳定性 | 第22-24页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25-41页 |
1 材料 | 第25-31页 |
·植物材料和病毒株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菌株 | 第26页 |
·载体及图谱 | 第26-29页 |
·引物 | 第29-31页 |
2 方法 | 第31-41页 |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1页 |
·RNA纯度及完整性检测 | 第31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1-32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 第32-34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回收 | 第34-35页 |
·连接反应 | 第35-37页 |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质粒提取 | 第37页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7-38页 |
·克隆的鉴定 | 第38页 |
·植物接种方法 | 第38-40页 |
·体外转录 | 第40页 |
·DNA测序与数据分析软件 | 第40-41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41-68页 |
1 PRSV病叶总RNA的电泳检测 | 第41页 |
2 一步法RT-PCR扩增PRSV全长cDNA | 第41-42页 |
3 构建PRSV HN-2全长cDNA的5个大片段克隆 | 第42-45页 |
·构建质粒pX-A、pX-B和PX-C | 第43-44页 |
·构建质粒pG-D和pG-E | 第44-45页 |
4 PRSV HN-2全基因组的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PRSV HN-2分离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和ORF结构分析 | 第45页 |
·PRSV HN-2分离物ORF编码的聚合蛋白酶切位点分析 | 第45-46页 |
·PRSV HN-2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6-48页 |
5 构建含GFP和非病毒序列的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 | 第48-55页 |
·构建插入GFP且含非病毒序列的体外转录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pG-H | 第49-54页 |
·构建插入GFP且含非病毒序列的体内转录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pX-H | 第54-55页 |
6 构建不含GFP和非病毒序列的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 | 第55-59页 |
·构建无GFP和非病毒序列的体外转录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pG-J | 第55-57页 |
·构建无GFP和非病毒序列的体内转录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pX-K | 第57-59页 |
7 体外转录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pG-H和pG-J | 第59-61页 |
8 体外转录侵染性克隆pG-H和pG-J的侵染性分析 | 第61-64页 |
·质粒pG-H和pG-J体外转录物的接种与症状表现 | 第61-63页 |
·质粒pG-H和pG-J体外转录物侵染性分析的RT-PCR检测 | 第63-64页 |
9 体内转录侵染性克隆pX-H和pX-K的侵染性分析 | 第64-68页 |
·质粒pX-H和pX-K的基因枪接种与症状表现 | 第64-66页 |
·体内转录接种侵染性分析的RT-PCR检测 | 第66-68页 |
四、讨论 | 第68-79页 |
1 PRSV HN-2全长cDNA的扩增 | 第68-70页 |
2 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的构建与分析 | 第70-76页 |
·体外转录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70-71页 |
·体内转录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71-73页 |
·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的侵染性分析 | 第73-76页 |
3 PRSV HN-2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不稳定性 | 第76-79页 |
五、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1页 |
附录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