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托管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2页
    一、本文选题意义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8-10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11页
    四、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1-12页
第一章 P2P网络借贷及其第三方资金托管概述第12-17页
    一、P2P网络借贷及P2P第三方资金托管的界定第12-13页
        (一)P2P网络借贷的界定与法律特征第12页
        (二) P2P第三方资金托管的概念与辨析第12-13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引入第三方托管制度的必要性第13-14页
    三、P2P线上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法律关系第14-17页
        (一)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借贷合同关系第15页
        (二)投资者与P2P平台的居间合同及其他关系第15-16页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P2P平台的资金托管服务合同关系第16页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金融服务合同关系第16-17页
第二章 国内外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托管模式比较与分析第17-22页
    一、国内P2P线上网络平台托管模式第17-20页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模式第17-18页
        (二)商业银行托管模式第18-19页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模式与银行托管模式的比较第19-20页
        (四)无托管的银行系P2P平台第20页
    二、国外P2P借贷平台第三方托管模式第20-22页
第三章 当前国内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托管存在的法律风险第22-29页
    一、托管规模不足的法律风险第22-24页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法律风险第23页
        (二)集资诈骗的法律风险第23-24页
    二、托管机构违规经营的法律风险第24-25页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经营的法律风险第24-25页
        (二)银行违规经营的法律风险第25页
    三、用“存管”代替“托管”的法律风险第25-26页
    四、托管机构沉淀资金孳息归属不明确第26-27页
    五、托管机构是否有权冻结资金账户不明确第27-29页
第四章 完善国内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托管制度的建议第29-38页
    一、完善托管制度第29-33页
        (一)构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托管模式第29-30页
        (二)规避虚假标的理想模式与现实模式第30-33页
    二、控制托管机构风险第33-35页
        (一)银行托管违规经营的风险控制第33-34页
        (二)银行托管关联关系的风险控制第34-35页
        (三)银行托管违约的风险控制第35页
    三、完善监管细则第35-38页
        (一)完善托管账户范围,明确托管定义第36页
        (二)明确规定托管机构沉淀资金孳息的归属权第36-37页
        (三)建立报告冻结联动机制第37-38页
结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合中的“表现”—杜威“表现论”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