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半导体光电化学理论基础及常见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 第12-17页 |
1.2.1 半导体光电化学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2.2 影响光电化学电池性能的因素 | 第13-14页 |
1.2.3 常见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1.3 制备氧化物半导体纳米阵列的方法 | 第17-19页 |
1.3.1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7页 |
1.3.2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1.3.3 电化学阳极氧化法 | 第17-18页 |
1.3.4 水热合成法 | 第18页 |
1.3.5 化学浴法 | 第18-19页 |
1.4 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 | 第19-21页 |
1.4.1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概念 | 第19页 |
1.4.2 影响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因素及应用 | 第19-21页 |
1.5 光电化学电池性能表征 | 第21-24页 |
1.5.1 光学性能测试 | 第21页 |
1.5.2 LSV曲线和光转换效率 | 第21-22页 |
1.5.3 I-T曲线 | 第22页 |
1.5.4 化学交流阻抗 | 第22-23页 |
1.5.5 Mott-Schottky曲线 | 第23页 |
1.5.6 电子寿命 | 第23-24页 |
1.6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24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Au纳米颗粒修饰W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研究 | 第26-39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2.2.3 样品制备 | 第28-29页 |
2.2.4 样品表征和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2.3.1 WO_3、WO_3-Au光阳极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31-32页 |
2.3.2 WO_3、WO_3-Au光阳极的光学性能 | 第32-33页 |
2.3.3 WO_3、WO_3-Au光阳极的光电性能分析 | 第33-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Au/WO_3纳米棒阵列光阳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9-53页 |
3.1 前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40页 |
3.2.3 样品制备 | 第40-41页 |
3.2.4 样品的表征 | 第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3.3.1 WO_3纳米棒阵列的表征和优化 | 第41-44页 |
3.3.2 Au/WO_3光阳极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44-46页 |
3.3.3 Au/WO_3光阳极的光学性能 | 第46-47页 |
3.3.4 Au/WO_3光阳极的光电性能分析 | 第47-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Au/ZnO纳米棒阵列薄膜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3-66页 |
4.1 前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54页 |
4.2.3 样品制备 | 第54-55页 |
4.2.4 样品的表征和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测试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4.3.1 ZNR、ZNRA光阳极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55-57页 |
4.3.2 ZNR、ZNRA光阳极的光学性能 | 第57-59页 |
4.3.3 ZNR、ZNRA光阳极的光电性能分析 | 第59-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