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 Ad Hoc网络性能分析 | 第18-22页 |
1.2.1 Ad Hoc网络容量 | 第18-21页 |
1.2.2 Ad Hoc网络时延 | 第21-22页 |
1.3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 第22-28页 |
1.3.1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 第23-25页 |
1.3.2 路由协议的开销问题 | 第25-28页 |
1.3.2.1 按需路由协议和主动式路由协议的开销分析 | 第25-28页 |
1.3.2.2 路由协议开销和可扩展性之间的关系 | 第28页 |
1.4 Ad Hoc网络面临的挑战 | 第28-30页 |
1.5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跳数受限移动Ad Hoc网络的时延性能研究 | 第32-44页 |
2.1 引言 | 第32-34页 |
2.2 网络模型及两跳中继算法描述 | 第34-37页 |
2.2.1 干扰模型 | 第34页 |
2.2.2 网络模型 | 第34-35页 |
2.2.3 传输模型 | 第35-36页 |
2.2.4 两跳中继-f冗余路由策略 | 第36-37页 |
2.3 传递时延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2.3.1 求解T_1期望 | 第37-38页 |
2.3.2 求解T_2期望 | 第38-40页 |
2.3.3 最优副本数设置 | 第40页 |
2.4 端到端时延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2.5 数值结果 | 第42-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节点缓存受限Ad Hoc网络的容量及路由开销分析 | 第44-70页 |
3.1 引言 | 第44-46页 |
3.2 节点缓存受限Ad Hoc网络系统模型 | 第46-47页 |
3.2.1 网络模型 | 第46页 |
3.2.2 业务模型 | 第46-47页 |
3.3 Ad Hoc网络容量分析 | 第47-64页 |
3.3.1 无线信道干扰 | 第48-49页 |
3.3.2 G/G/1/K排队模型 | 第49-50页 |
3.3.3 网络吞吐量上界必要条件 | 第50-54页 |
3.3.4 吞吐量上界的推导 | 第54-59页 |
3.3.5 逼近吞吐量上界的调度方法 | 第59-63页 |
3.3.6 网络容量随缓存大小的变化趋势 | 第63-64页 |
3.4 路由开销分析 | 第64-68页 |
3.4.1 开销的定义 | 第64页 |
3.4.2 丢包开销 | 第64-65页 |
3.4.3 最优路由的性质 | 第65-67页 |
3.4.4 丢包开销的推导 | 第67-68页 |
3.4.5 仿真结果 | 第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Ad Hoc网络路由技术研究 | 第70-98页 |
4.1 引言 | 第70-72页 |
4.2 基于维纳过程的预测算法 | 第72-73页 |
4.3 具有业务感知能力的路由协议TACR | 第73-78页 |
4.3.1 TACR路由协议框架 | 第73-76页 |
4.3.2 仿真结果 | 第76-78页 |
4.4 具有端到端拥塞控制功能的路由协议ECCR以及混合路径路由协议M-ECCR | 第78-85页 |
4.4.1 ECCR路由协议的设计 | 第79-81页 |
4.4.2 M-ECCR路由协议的设计 | 第81-82页 |
4.4.3 仿真结果 | 第82-85页 |
4.5 新型的业务均衡认知路由协议NLBCR | 第85-93页 |
4.5.1 NLBCR路由协议框架 | 第85页 |
4.5.2 局部路由调整算法RRA | 第85-87页 |
4.5.3 路由重确认机制RRC | 第87-88页 |
4.5.4 仿真结果 | 第88-93页 |
4.6 TACR、ECCR以及NLBCR的性能比较 | 第93-9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98-100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111页 |
1. 基本情况 | 第110页 |
2. 教育背景 | 第110页 |
3.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