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公信力提升研究--基于广西政务微博的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政务微博的兴盛 | 第11-12页 |
| 1.1.2 政务微博公信力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研究运用的方法和主要理论 | 第17-19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3.2 主要理论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政务微博的内涵与职能 | 第19-26页 |
| 2.1 政务微博的内涵与发展 | 第19-21页 |
| 2.1.1 微博的兴盛与政务微博的发展 | 第19-20页 |
| 2.1.2 政务微博的内涵 | 第20-21页 |
| 2.2 政务微博在政府治理中的职能 | 第21-26页 |
| 2.2.1 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 第22-23页 |
| 2.2.2 沟通公共关系的新渠道 | 第23页 |
| 2.2.3 “政策议程”的新形式 | 第23-24页 |
| 2.2.4 社会管理新方法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政务微博公信力的本质特征 | 第26-35页 |
| 3.1 政务微博公信力 | 第26-30页 |
| 3.1.1 公信力的概念 | 第26-27页 |
| 3.1.2 政务微博公信力的内涵 | 第27-28页 |
| 3.1.3 政务微博公信力评估维度 | 第28-30页 |
| 3.2 政务微博公信力的实质是政府公信力 | 第30-32页 |
| 3.2.1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工作平台 | 第30-31页 |
| 3.2.2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形象 | 第31页 |
| 3.2.3 政务微博公信力体现政府公信力 | 第31-32页 |
| 3.3 政务微博公信力的特性 | 第32-35页 |
| 3.3.1 公众信任度的指向标 | 第33页 |
| 3.3.2 政府影响力的监测表 | 第33-34页 |
| 3.3.3 形成是快速且易改变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广西政务微博的公信力现状分析 | 第35-53页 |
| 4.1 广西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 | 第35-37页 |
| 4.1.1 广西政务微博发展历程 | 第35-36页 |
| 4.1.2 广西政务微博的类型 | 第36-37页 |
| 4.2 广西政务微博公信力的环境背景 | 第37-45页 |
| 4.2.1 政府对政务微博的态度和政策 | 第38-39页 |
| 4.2.2 新浪广西发布政务微博权威榜单 | 第39-44页 |
| 4.2.3 权威榜单对政务微博公信力的作用 | 第44页 |
| 4.2.4 公众对广西政务微博公信力的监督 | 第44-45页 |
| 4.3 广西政务微博公信力现状 | 第45-49页 |
| 4.3.1 网民关注度 | 第45-46页 |
| 4.3.2 信息公开度 | 第46-47页 |
| 4.3.3 微博影响力 | 第47-48页 |
| 4.3.4 服务执行力 | 第48-49页 |
| 4.4 广西政务微博公信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53页 |
| 4.4.1 公众参与互动性不高 | 第49-50页 |
| 4.4.2 区域权威性不足 | 第50-51页 |
| 4.4.3 更新与维护诚意低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提升广西政务微博公信力的对策 | 第53-57页 |
| 5.1 政务微博内容需为民着想 | 第53-54页 |
| 5.2 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54-55页 |
| 5.3 增强公众的参与和互动 | 第55页 |
| 5.4 完善规范机制和创新管理模式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