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价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研究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公众参与 | 第18页 |
2.1.2 城市规划 | 第18-19页 |
2.1.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 | 第19-20页 |
2.2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协商民主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民主行政理论 | 第21页 |
2.2.3 市民参与梯子理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 第24-31页 |
3.1 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24-28页 |
3.1.1 美国 | 第24-25页 |
3.1.2 英国 | 第25-26页 |
3.1.3 德国 | 第26-28页 |
3.2 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先进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3.2.1 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特点 | 第28页 |
3.2.2 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南宁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以“中国水城”规划为例 | 第31-40页 |
4.1 南宁“中国水城”项目规划公众参与现状 | 第31-37页 |
4.1.1 南宁“中国水城”项目简介 | 第31-32页 |
4.1.2 调查设计 | 第32-33页 |
4.1.3 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第33-37页 |
4.2 南宁“中国水城”项目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4.2.1 参与深度有限 | 第37页 |
4.2.2 参与机制建设不完善 | 第37-38页 |
4.2.3 相关法律条文较模糊 | 第38页 |
4.2.4 公众素质尚需提升 | 第38页 |
4.3 “中国水城”规划及南宁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问题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完善南宁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对策 | 第40-53页 |
5.1 南宁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构想 | 第40-42页 |
5.2 南宁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相关措施 | 第42-48页 |
5.2.1 进一步夯实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础 | 第42-45页 |
5.2.2 明确城市规划各阶段公众参与工作的侧重点并完善参与形式 | 第45-47页 |
5.2.3 逐步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信息交流体系 | 第47-48页 |
5.3 确保南宁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执行力的保障对策 | 第48-53页 |
5.3.1 法律法规保障 | 第49-50页 |
5.3.2 技术保障 | 第50-51页 |
5.3.3 资金保障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3-55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53-54页 |
6.2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A:调查问卷 | 第57-60页 |
附录B:理想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