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身份认证中的活性人脸检测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1.3 论文各章节内容安排第10-12页
第二章 活性人脸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第12-30页
    2.1 人脸身份验证中常见的欺诈方式第12页
    2.2 活性人脸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2-24页
        2.2.1 纹理分析第12-17页
        2.2.2 运动分析第17-22页
        2.2.3 三维结构分析第22-24页
    2.3 方法分析比较小结第24-25页
    2.4 活性人脸检测公开数据库第25-28页
        2.4.1 PRINT-ATTACK Dataset第26-27页
        2.4.2 REPLAY-ATTACK Dataset第27页
        2.4.3 NUAA Photography Imposter Dataset第27-28页
        2.4.4 CASIA Face Anti-spoofing Dataset第28页
        2.4.5 XM2VTSDB Dataset第28页
        2.4.6 ZJU Eye-blink Video Dataset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基于kinect深度信息的活性人脸检测方法第30-42页
    3.1 kinect介绍第30-32页
        3.1.1 kinect的硬件结构第31页
        3.1.2 kinect for windows SDK的功能介绍第31-32页
    3.2 LBP描述子及其变种第32-34页
        3.2.1 原始的LBP算子第32页
        3.2.2 均匀LBP模式第32-33页
        3.2.3 MB-LBP特征第33-34页
        3.2.4 SEMB-LBP特征第34页
        3.2.5 LTP特征第34页
    3.3 数据集的收集与制作第34-38页
        3.3.1 数据集采集的设备与环境第35-36页
        3.3.2 数据集中人脸的提取第36-38页
    3.4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38-40页
        3.4.1 活体检测性能指标第38页
        3.4.2 比较不同类型LBP算子的活体检测性能第38-39页
        3.4.3 比较不同方式获取LBP算子的活体检测性能第39页
        3.4.4 比较不同分类器的活性检测性能第39-40页
        3.4.5 基于彩色图像的LBP及其变种的活性人脸检测实验第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活性人脸检测方法第42-59页
    4.1 卷积神经网络第42-46页
        4.1.1 局部连接第43页
        4.1.2 权值共享第43-44页
        4.1.3 下采样第44页
        4.1.4 反向传播第44-46页
    4.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活性人脸检测第46-49页
        4.2.1 网络结构第46-48页
        4.2.2 训练方法第48-49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4.3.1 实验数据第49页
        4.3.2 实验一:在CASIA上训练和测试模型第49-52页
        4.3.3 实验二:在REPALY上训练和测试模型第52-54页
        4.3.4 实验三:与其他方法的实验结果比较第54-55页
        4.3.5 实验四:在CASIA和REPLAY上的交叉测试第55-56页
        4.3.6 实验五:融合CASIA和REPLAY的训练集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2页
    5.1 本文总结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游戏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兴趣
下一篇:高职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以兴安盟卫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