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4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5-17页 |
1 非对称相互依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1.1 相互依赖理论 | 第17-19页 |
1.1.1 相互依赖理论的缘起 | 第17页 |
1.1.2 相互依赖理论的内容 | 第17-19页 |
1.2 非对称相互依赖理论 | 第19-22页 |
1.2.1 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内容 | 第19-20页 |
1.2.2 非对称相互依赖的运用 | 第20-22页 |
2 全球环境问题中南北关系的非对称性分析 | 第22-33页 |
2.1 全球环境问题概述 | 第22-25页 |
2.1.1 全球环境问题的定义 | 第22页 |
2.1.2 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源 | 第22-24页 |
2.1.3 全球环境问题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 南北关系非对称性的具体表现 | 第25-29页 |
2.2.1 国家经济实力的不对称 | 第25-26页 |
2.2.2 环境治理能力的不对称 | 第26-27页 |
2.2.3 国际话语权的不对称 | 第27-29页 |
2.3 南北关系非对称性的主要根源 | 第29-33页 |
2.3.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分歧 | 第29-30页 |
2.3.2 限制主权与尊重主权的分歧 | 第30-31页 |
2.3.3 共同责任与区别责任的分歧 | 第31-33页 |
3 非对称视角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 第33-42页 |
3.1 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演变 | 第33-36页 |
3.1.1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 第33-34页 |
3.1.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34页 |
3.1.3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 第34-36页 |
3.2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与分歧凸显 | 第36-38页 |
3.2.1 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 | 第36-37页 |
3.2.2 气候谈判中利益分化 | 第37-38页 |
3.3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冲突与竞争加剧 | 第38-42页 |
3.3.1 散布“中国环境威胁论” | 第38-39页 |
3.3.2 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 第39-40页 |
3.3.3 转嫁生态环境污染 | 第40-42页 |
4 非对称性视角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42-51页 |
4.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 第42-45页 |
4.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42-43页 |
4.1.2 完善生态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4.1.3 发挥公众参与作用 | 第44-45页 |
4.2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商与合作 | 第45-47页 |
4.2.1 提供经济技术援助 | 第45-46页 |
4.2.2 构建区域合作机制 | 第46-47页 |
4.3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沟通与对话 | 第47-51页 |
4.3.1 倡导“中国环境贡献论” | 第47-48页 |
4.3.2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 第48-49页 |
4.3.3 共享生态治理经验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