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3种国家级珍稀保护树种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珍稀濒危树种的生态学研究 | 第14-15页 |
1.2.2 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研究 | 第15-16页 |
1.2.3 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地点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9-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20-21页 |
2.2.2 龄级结构划分 | 第21页 |
2.2.3 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编制 | 第21-22页 |
2.2.4 种群存活曲线的绘制 | 第22页 |
2.2.5 种群空间格局的测定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4-36页 |
3.1 种群结构组成 | 第24-27页 |
3.1.1 银缕梅种群结构组成 | 第24-25页 |
3.1.2 榉树种群结构组成 | 第25-26页 |
3.1.3 香樟种群结构组成 | 第26-27页 |
3.2 种群动态 | 第27-33页 |
3.2.1 种群静态生命表 | 第27-30页 |
3.2.2 种群存活曲线 | 第30-33页 |
3.3 种群空间格局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6-41页 |
4.1 种群结构组成 | 第36-37页 |
4.2 种群动态分析 | 第37-38页 |
4.3 种群空间格局的成因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种群濒危原因与保护策略 | 第41-44页 |
5.1 濒危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5.1.1 种群更新方式 | 第41页 |
5.1.2 生境异质性 | 第41-42页 |
5.1.3 人为干扰 | 第42页 |
5.2 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策略 | 第42-44页 |
5.2.1 就地保护 | 第42-43页 |
5.2.2 迁地保护 | 第43页 |
5.2.3 野外回归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