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形式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1 国内传统建筑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2 湘西地区传统建筑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3 传统建筑檐下构件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4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4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1.5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1.6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6.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 1.6.2 实地调研法 | 第14页 |
| 1.6.3 比较研究法 | 第14-15页 |
| 1.6.4 综合分析法 | 第15页 |
| 1.7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影响因素及功能 | 第17-25页 |
| 2.1 自然地理因素 | 第17-20页 |
| 2.1.1 气候条件 | 第17-19页 |
| 2.1.2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 2.2 社会文化因素 | 第20-23页 |
| 2.2.1 巫楚文化 | 第20-21页 |
| 2.2.2 移民文化 | 第21-22页 |
| 2.2.3 图腾文化 | 第22-23页 |
| 2.3 檐下构件的功能 | 第23-24页 |
| 2.3.1 物质功能 | 第23-24页 |
| 2.3.2 精神功能 | 第24页 |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类型及形式 | 第25-37页 |
| 3.1 檐下构件的类型 | 第25-26页 |
| 3.2 撑拱 | 第26-27页 |
| 3.3 挑枋 | 第27-31页 |
| 3.3.1 单挑 | 第27-29页 |
| 3.3.2 双挑 | 第29-30页 |
| 3.3.3 多挑 | 第30-31页 |
| 3.3.4 穿枋出檐 | 第31页 |
| 3.3.5 檩条出檐 | 第31页 |
| 3.4 檐下构件的力学性能 | 第31-36页 |
| 3.4.1 挑枋的抗弯、抗剪性能 | 第32-34页 |
| 3.4.2 撑拱的抗压性能 | 第34-36页 |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的装饰特色 | 第37-43页 |
| 4.1 撑拱的纹饰 | 第37-39页 |
| 4.1.1 植物纹饰 | 第37-38页 |
| 4.1.2 动物纹饰 | 第38-39页 |
| 4.2 吊瓜的象征 | 第39-40页 |
| 4.3 挑枋的装饰 | 第40-41页 |
| 4.4 木雕的技艺手法 | 第41-42页 |
| 4.4.1 浮雕 | 第41页 |
| 4.4.2 圆雕 | 第41-42页 |
| 4.5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价值分析与传承 | 第43-47页 |
| 5.1 湘西地区传统建筑檐下构件的价值 | 第43-46页 |
| 5.1.1 历史价值 | 第44-45页 |
| 5.1.2 文化价值 | 第45页 |
| 5.1.3 艺术价值 | 第45-46页 |
| 5.2 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