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钢机械设备论文--轧制辅助设备论文

高速线材飞剪控制系统及通讯系统改进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第10-11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2-13页
        1.3.1 课题意义第12-13页
        1.3.2 课题主要内容第13页
    1.4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二章 线材生产工艺及飞剪控制系统研究第14-22页
    2.1 宝钢线材厂生产工艺第14-15页
    2.2 宝钢线材厂控制系统概述第15-16页
    2.3 线材高速飞剪的结构形式和控制原理第16-20页
        2.3.1 飞剪的工艺情况第16-18页
        2.3.2 飞剪的控制系统第18-19页
        2.3.3 飞剪的切头长度控制第19-20页
        2.3.4 飞剪剪剪切速度计算第20页
    2.4 飞剪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0-21页
    2.5 工具软件需求第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飞剪控制系统改进第22-34页
    3.1 飞剪控制系统原设计情况第22-23页
    3.2 飞剪控制系统改进需解决的问题第23-24页
        3.2.1 速度响应滞后第23-24页
        3.2.2 传动控制器软件版本落后,通用性及功能性差第24页
        3.2.3 变频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存在缺陷第24页
    3.3 改进具体方案第24-32页
        3.3.1 飞剪改进内容第24-26页
        3.3.2 硬件改进第26-28页
        3.3.3 软件改进第28-32页
    3.4 改进效果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飞剪控制参数优化第34-44页
    4.1 飞剪控制系统改进后的新问题第34-35页
    4.2 飞剪的控制系统功能分析第35-36页
    4.3 优化飞剪控制系统传动参数第36-41页
        4.3.1 对飞剪控制系统的模型分析第36-37页
        4.3.2 第一次优化第37页
        4.3.3 第二次优化第37-41页
    4.4 现场使用效果跟踪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飞剪故障诊断及数据分析系统的建立第44-67页
    5.1 建立飞剪故障诊断及数据分析系统的意义第44-46页
        5.1.1 现场需求第44页
        5.1.2 PDA系统简介第44-46页
    5.2 AC450控制系统高速通讯功能设计第46-52页
        5.2.1 AC450控制系统通讯结构硬件设计第46-47页
        5.2.2 TCP/IP通讯协议的设计第47-50页
        5.2.3 通讯程序设计第50-52页
    5.3 飞剪数据采集站的设计第52-59页
        5.3.1 飞剪数据采集站(PDA)的配置第52-53页
        5.3.2 飞剪数据采集站的数据表设计第53-54页
        5.3.3 PDA软件配置第54-57页
        5.3.4 数据采集变量配置第57-59页
    5.4 飞剪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应用第59-66页
        5.4.1 数据采集软件ibaPDA的应用第59-62页
        5.4.2 数据分析软件ibaAnalyzer的应用第62-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飞剪控制系统与L2服务器通讯改进第67-78页
    6.1 飞剪控制系统与L2服务器通讯改进的意义第67-68页
        6.1.1 宝钢线材厂基础自动化系统介绍第67页
        6.1.2 飞剪控制系统与L2服务器通讯的主要缺陷第67-68页
        6.1.3 飞剪控制系统与L2服务器通讯改进的意义第68页
    6.2 飞剪控制系统与L2服务器通讯改进方案第68-71页
        6.2.1 改进需求第68-69页
        6.2.2 改进内容第69-70页
        6.2.3 设备清单第70-71页
    6.3 通讯格式及电文清单第71-77页
        6.3.1 通讯格式第71页
        6.3.2 通讯电文格式第71页
        6.3.3 电文清单第71-77页
    6.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总结第78-79页
    7.1 实施效果第78页
    7.2 研究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程质量控制的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根除HP并降低复发的临床评价
下一篇:庄曾渊运用玄府学说论治目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