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 课题的来源 | 第10-11页 |
1、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 第10页 |
2、泰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特色性 | 第10-11页 |
3、探索我国与泰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 第11页 |
4、个人的兴趣 | 第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2-14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2、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3、历史研究法 | 第14页 |
(五)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职业技术教育 | 第14-15页 |
2、泰国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 | 第15-16页 |
二、泰国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概览 | 第16-24页 |
(一) 泰国教育体系概述 | 第16-17页 |
1、泰国教育体制 | 第16-17页 |
2、泰国教育行政管理 | 第17页 |
(二) 泰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7-21页 |
1、泰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源时期(手工业兴起时期——1932年) | 第18页 |
2、泰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时期(1932年——1997年) | 第18-20页 |
3、泰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时期(1997年至今) | 第20-21页 |
(三) 现行泰国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 第21-24页 |
1、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22页 |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22页 |
3、大学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 | 第22-24页 |
三、泰国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外部系统分析 | 第24-32页 |
(一) 泰国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 | 第24-26页 |
(二) 泰国职业技术教育法制与政策 | 第26-27页 |
(三) 泰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合作 | 第27-29页 |
1、泰国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国际化 | 第27-28页 |
2、泰国与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合作 | 第28-29页 |
(四) 泰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TVQ) | 第29-30页 |
(五) 泰国职业合作董事会(V-COP) | 第30-32页 |
四、泰国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内部系统分析——以三所职业技术院校为例 | 第32-40页 |
(一) 人才培养制度 | 第32-33页 |
1、培养目标 | 第32页 |
2、培养模式 | 第32-33页 |
3、学分制度 | 第33页 |
(二) 招生与就业 | 第33-35页 |
1、招生制度 | 第33-34页 |
2、就业指导 | 第34-35页 |
(三) 专业及课程设置 | 第35-37页 |
(四) 师资来源及水平 | 第37-38页 |
(五) 校企及校际合作 | 第38-40页 |
五、泰国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新改革举措 | 第40-44页 |
(一)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新定位 | 第40-41页 |
1、建立国家人才规划 | 第40页 |
2、健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 | 第40-41页 |
3、促进学习改革,加强科研 | 第41页 |
(二) 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改革 | 第41-42页 |
1、改革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2、加强合作系统 | 第42页 |
(三) 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再配置 | 第42-44页 |
1、人事改革 | 第42-43页 |
2、信息技术改革 | 第43-44页 |
六、泰国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 第44-47页 |
(一) 建立政、企、校“三位一体”的办学机制 | 第44页 |
1、政府层面 | 第44页 |
2、企业层面 | 第44页 |
3、院校层面 | 第44页 |
(二) 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 | 第44-45页 |
(三) 完善职业技术教育资格证书体系 | 第45-46页 |
(四) 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读研期间成果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