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6页 |
1.1 设施栽培蔬菜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设施栽培蔬菜中的常见病害 | 第15-18页 |
1.2.1 细菌性病害种类及特征 | 第15-17页 |
1.2.2 真菌性病害及特征 | 第17页 |
1.2.3 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 第17-18页 |
1.3 蔬菜病害防治措施 | 第18-19页 |
1.3.1 种子的预处理 | 第18页 |
1.3.2 生物防治 | 第18-19页 |
1.3.3 生态防治 | 第19页 |
1.4 农药使用及污染现状 | 第19-21页 |
1.4.1 农药使用现状 | 第19-20页 |
1.4.2 农药残留现状 | 第20-21页 |
1.5 臭氧的特性及应用 | 第21-32页 |
1.5.1 臭氧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1.5.2 臭氧的理化性质 | 第22-23页 |
1.5.3 臭氧的产生及浓度 | 第23-25页 |
1.5.4 臭氧的应用 | 第25-31页 |
1.5.5 臭氧在防治植物病害的现状 | 第31-32页 |
1.6 臭氧水发生器结构及装置 | 第32-34页 |
1.6.1 臭氧发生器 | 第32-33页 |
1.6.2 制氧机 | 第33-34页 |
1.6.3 气液混合装置 | 第34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章 臭氧水应用体系的建立 | 第36-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2.2.1 臭氧水特性的研究 | 第40-45页 |
2.2.2 设施蔬菜大棚中臭氧水的特性 | 第45-49页 |
2.3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臭氧水对蔬菜致病菌抑菌效果的初探 | 第50-6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3.1.1 菌株和试剂 | 第51-52页 |
3.1.2 细菌悬液的制备 | 第52页 |
3.1.3 中和剂考察实验 | 第52页 |
3.1.4 臭氧水对细菌的抑制时间 | 第52页 |
3.1.5 臭氧水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效果 | 第52-53页 |
3.1.6 臭氧水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作用效果 | 第53页 |
3.1.7 臭氧水对真菌孢子的作用效果 | 第53-54页 |
3.1.8 数据分析及作图 | 第5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3.2.1 中和剂的考察结果 | 第54-55页 |
3.2.2 臭氧水对细菌生长抑制时间的确定 | 第55-56页 |
3.2.3 臭氧水对蔬菜致病细菌的影响 | 第56-58页 |
3.2.4 臭氧水对蔬菜致病真菌的影响 | 第58-61页 |
3.3 讨论 | 第61-64页 |
第四章 蔬菜对臭氧水生理响应机制的研究 | 第64-9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4.1.1 实验环境 | 第65页 |
4.1.2 蔬菜品种及种植 | 第65页 |
4.1.3 臭氧水喷洒蔬菜方式 | 第65-66页 |
4.1.4 蔬菜生长指标的检测 | 第66-67页 |
4.1.5 数据分析 | 第67-6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8-89页 |
4.2.1 青菜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 第68-73页 |
4.2.2 生菜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 第73-79页 |
4.2.3 黄瓜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 第79-84页 |
4.2.4 番茄对喷洒臭氧水的生理响应 | 第84-89页 |
4.3 讨论 | 第89-94页 |
4.3.1 不同种类蔬菜对臭氧的敏感度不同 | 第89页 |
4.3.2 臭氧水对蔬菜抗氧化系统作用机理 | 第89-91页 |
4.3.3 臭氧水影响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 第91-94页 |
第五章 臭氧制备工艺在设施蔬菜中的应用 | 第94-108页 |
5.1 设施蔬菜中的臭氧装置 | 第94-102页 |
5.1.1 试验田概况 | 第94-95页 |
5.1.2 臭氧合成塔系统 | 第95-98页 |
5.1.3 臭氧水制备流程 | 第98-101页 |
5.1.4 设施蔬菜喷洒系统 | 第101-102页 |
5.1.5 臭氧水在设施蔬菜大棚中的应用 | 第102页 |
5.2 臭氧水防治蔬菜病虫害的研究 | 第102-106页 |
5.2.1 实验设计及方法 | 第102-103页 |
5.2.2 臭氧水对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 第103-106页 |
5.3 讨论 | 第106-108页 |
5.3.1 钛金曝气器是增加臭氧浓度的关键 | 第106-107页 |
5.3.2 臭氧水可能是染菌蔬菜的保护膜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喷洒臭氧水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08-11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0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108-109页 |
6.1.2 研究方案 | 第109页 |
6.1.3 土壤的总DNA提取 | 第109页 |
6.1.4 各处理组中PCR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 | 第109-110页 |
6.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10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7页 |
6.2.1 各处理组土壤总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 第110-111页 |
6.2.2 微生物丰度 | 第111-113页 |
6.2.3 菌种Heatmap分析 | 第113-115页 |
6.2.4 菌种差异性分析结果 | 第115-116页 |
6.2.5 实验组中微生物种类数鉴定 | 第116-117页 |
6.3 讨论 | 第117-11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7.1 总结 | 第118-120页 |
7.2 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36页 |
专利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