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新税制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研究对象和现状 | 第6-8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6-8页 |
二、研究意义、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8-1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第一章 1953年新税制出台的背景及其原因 | 第10-21页 |
1.1 1953 年新税制出台的历史背景 | 第10-16页 |
1.1.1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 第10-11页 |
1.1.2 过渡性税制的局限 | 第11-14页 |
1.1.3 劳资矛盾的加剧 | 第14-16页 |
1.2 1953 年税制修正的主要原因 | 第16-21页 |
1.2.1 原税制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 | 第16页 |
1.2.2 “五反”运动使私营工商业出现新问题 | 第16-17页 |
1.2.3 抗美援朝战争加剧了财政困难 | 第17-19页 |
1.2.4 商务部和工商业界迫切要求修正税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1953年新税制的推行与初期出现的问题 | 第21-33页 |
2.1 1953 年新税制施行的过程 | 第21-24页 |
2.1.1 初步方案的提出 | 第21-22页 |
2.1.2 具体内容的商讨与汇报 | 第22-23页 |
2.1.3 通告发布和具体实施 | 第23-24页 |
2.2 1953 年新税制的具体内容 | 第24-30页 |
2.2.1 试行商品流通税 | 第24-26页 |
2.2.2 简化修订货物税 | 第26-29页 |
2.2.3 修订工商业税 | 第29页 |
2.2.4 修订其他各税 | 第29-30页 |
2.3 新税制施行初期出现的问题 | 第30-33页 |
2.3.1 造成了物价上涨 | 第30-31页 |
2.3.2 引起市场混乱,群众恐慌 | 第31-32页 |
2.3.3 各地政策不统一,变化无常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对新税制的批评、补救及其造成的影响 | 第33-43页 |
3.1 新税制实施后引发的批评 | 第33-36页 |
3.1.1 脱离党统一领导的分散主义错误 | 第33-34页 |
3.1.2 “公私一律平等”的错误观念 | 第34-35页 |
3.1.3 全国财经会议对新税制的全面否定 | 第35-36页 |
3.2 新税制实施后的补救措施 | 第36-39页 |
3.2.1 平稳物价的措施 | 第36-37页 |
3.2.2 重新制订了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纳税政策 | 第37-38页 |
3.2.3 新税制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政策 | 第38-39页 |
3.3 新税制造成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1 “五口通商”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 | 第39-40页 |
3.3.2 间接促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出台 | 第40-43页 |
第四章 1953年新税制评析 | 第43-49页 |
4.1 修正税制存在的失误 | 第43-46页 |
4.1.1 方案修订工作过粗 | 第43-44页 |
4.1.2 各方面的关系考虑不充分 | 第44-45页 |
4.1.3 变更纳税环节导致国营企业利润降低 | 第45-46页 |
4.2 修正税制的积极作用 | 第46-48页 |
4.2.1 基本上达到了保税的目的 | 第46-47页 |
4.2.2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税制发展需要 | 第47-48页 |
4.3 1953 年修正税制的经验教训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