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诗歌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 第9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已有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皮日休事迹与诗歌概况 | 第15-41页 |
第一节 事迹述要 | 第15-28页 |
一、鹿门隐读 | 第20-21页 |
二、求仕为官 | 第21-24页 |
三、松陵唱和 | 第24-28页 |
第二节 皮诗概况 | 第28-41页 |
一、存佚状况 | 第28-32页 |
二、分类状况 | 第32-38页 |
三、分期状况 | 第38-41页 |
第二章 皮日休的文学(诗歌)思想 | 第41-61页 |
第一节 宗奉圣人 | 第41-45页 |
第二节 文学(诗歌)思想 | 第45-61页 |
第三章 皮日休诗歌的情志主题 | 第61-97页 |
第一节 家国怀抱 | 第61-73页 |
第二节 闲适情趣 | 第73-84页 |
第三节 隐逸志尚 | 第84-91页 |
第四节 羁旅之苦 | 第91-93页 |
第五节 悼亡之悲 | 第93-94页 |
第六节 怀古伤今 | 第94-97页 |
第四章 皮日休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97-127页 |
第一节 体类全备 | 第97-103页 |
第二节 取材丰富 | 第103-105页 |
第三节 手法多样 | 第105-111页 |
第四节 风格奇峭 | 第111-127页 |
第五章 皮日休诗歌的影响与接受 | 第127-135页 |
第一节 皮日休诗歌后世评论 | 第127-130页 |
第二节 皮日休诗歌历代选录 | 第130-135页 |
余论 皮日休诗歌的价值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附录 | 第143-188页 |
附录1 古籍中所载皮日休生平情况汇总表 | 第143-150页 |
附录2 皮日休生平简表 | 第150-152页 |
附录3 皮日休前后期交游情况统计表 | 第152-160页 |
附录4 皮日休前后期诗歌题材分类统计表 | 第160-161页 |
附录5 《全唐诗》中皮日休诗歌题材分类统计表 | 第161页 |
附录6 皮日休各体裁诗歌占总数百分比统计表 | 第161页 |
附录7 《松陵集》里收录皮日休诗歌情况表 | 第161-162页 |
附录8 《松陵集》里皮日休组诗归纳表 | 第162-164页 |
附录9 《松陵集》中皮日休诗歌体裁分布表 | 第164-168页 |
附录10 《松陵集》里皮日休“杂体诗”归纳表 | 第168页 |
附录11 皮日休诗歌历代选录 | 第168-177页 |
附录12 皮日休及其诗歌历来评论辑述表 | 第177-188页 |
致谢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