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何焯杜诗评点的文化和学术背景 | 第11-14页 |
(二)何焯的思想及其学术渊源 | 第14-16页 |
(三)何焯杜诗评点的内容和体例 | 第16-19页 |
第1章 何焯评点杜诗的形式与方法 | 第19-46页 |
1.1 时文评点法:何焯杜诗评点的形式 | 第19-30页 |
1.1.1“时文评点法”的概念及其渊源 | 第19-21页 |
1.1.2 分析杜诗结构脉络的特点 | 第21-27页 |
1.1.3 对何焯用“时文评点法”评点杜诗的评价 | 第27-30页 |
1.2 以意逆志:何焯杜诗评点中对诗意的阐发 | 第30-46页 |
1.2.1“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简介 | 第30-33页 |
1.2.2 何焯对“以意逆志”说的理解和运用 | 第33-34页 |
1.2.3 何焯运用“以意逆志”说的具体特点 | 第34-39页 |
1.2.4“知人论世”和“考证”在何焯评点中的运用 | 第39-46页 |
第2章 何焯杜诗评点的内容 | 第46-65页 |
2.1 对杜诗“讥刺”说的批驳 | 第46-57页 |
2.1.1 钱谦益的“讥刺”说简介 | 第46-48页 |
2.1.2 在评点中对“讥刺”说的批驳 | 第48-57页 |
2.2 曲折极变:对杜诗艺术的评点 | 第57-60页 |
2.2.1 以“曲折”形容杜诗善用对比和衬托 | 第57-58页 |
2.2.2 以“曲折”形容杜诗善用想象和联想 | 第58-59页 |
2.2.3 以“组织变化”形容杜甫苦心经营诗歌艺术 | 第59-60页 |
2.3 蕴藉悲凉:何焯对杜诗中情感的评点 | 第60-65页 |
2.3.1 善于揭示杜诗“沉痛悲凉”的情感特征 | 第60-61页 |
2.3.2 善于对杜诗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 | 第61-65页 |
第3章 何焯杜诗评点的文献价值和校勘学成就 | 第65-79页 |
3.1 《义门读书记》中征引的方文评语的文献价值 | 第65-75页 |
3.2 在校勘方面取得的成绩 | 第75-79页 |
结语 | 第79-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