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1章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形成背景 | 第15-19页 |
1.1 社会历史背景 | 第15-17页 |
1.1.1 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失败 | 第15-16页 |
1.1.2 意大利独裁政权的迫害 | 第16-17页 |
1.2 理论渊源背景 | 第17-19页 |
1.2.1 列宁的领导权思想 | 第17-18页 |
1.2.2 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说 | 第18-19页 |
第2章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基础 | 第19-24页 |
2.1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前提——市民社会理论 | 第19-22页 |
2.1.1 市民社会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葛兰西市民社会的主要观点 | 第20-22页 |
2.2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哲学基础——实践哲学 | 第22-24页 |
2.2.1 实践哲学概念的提出 | 第22页 |
2.2.2 实践哲学的任务 | 第22-23页 |
2.2.3 实践哲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 | 第23-24页 |
第3章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0页 |
3.1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组织实践 | 第24-26页 |
3.1.1 政党的核心作用 | 第24-25页 |
3.1.2 无产阶级政党的“总体性”特征 | 第25-26页 |
3.2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实现主体 | 第26-28页 |
3.2.1 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区别 | 第26-27页 |
3.2.2 知识分子的职能及其自身建设 | 第27-28页 |
3.3 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 | 第28-30页 |
3.3.1“运动战”和“阵地战” | 第28页 |
3.3.2 西方国家实行“阵地战”的原因 | 第28-30页 |
第4章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30-35页 |
4.1 社会管理启示 | 第30-31页 |
4.1.1 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重视市民社会建设 | 第30-31页 |
4.1.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 第31页 |
4.2 政治建设启示 | 第31-33页 |
4.2.1 凸显执政党职能,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 第31-32页 |
4.2.2 坚定政治发展方向,强化意识形态领导 | 第32-33页 |
4.3 文化发展启示 | 第33-35页 |
4.3.1 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 第33页 |
4.3.2 巩固文化领导权,坚守我国文化阵地 | 第33-34页 |
4.3.3 发展先进文化,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