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文献回顾 | 第13-25页 |
| 第一部分 冠修复体咬合接触的定量研究 | 第25-38页 |
| 1 对象与材料 | 第25-26页 |
| 1.1 对象 | 第25-26页 |
| 1.2 材料 | 第26页 |
| 2 方法 | 第26-31页 |
| 2.1 实验步骤 | 第26-28页 |
| 2.2 记录内容 | 第28-30页 |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 3 结果 | 第31-33页 |
| 3.1 纳入患者量 | 第31页 |
| 3.2 冠修复体的咬合接触类型 | 第31页 |
| 3.3 咬合的定量分析 | 第31-33页 |
| 3.4 咬合力中心(COF)的位置 | 第33页 |
| 3.5 未戴冠修复体及冠修复后,ICP位牙弓咬合的变化 | 第33页 |
| 4 讨论 | 第33-38页 |
| 第二部分 不同厚度咬合纸指导调(牙合)效果的研究 | 第38-50页 |
| 1 对象与材料 | 第38-39页 |
| 1.1 对象 | 第38页 |
| 1.2 材料 | 第38-39页 |
| 2 方法 | 第39-40页 |
| 2.1 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 2.2 记录内容 | 第40页 |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40页 |
| 3 结果 | 第40-45页 |
| 3.1 患者的分组情况 | 第40-41页 |
| 3.2 患者基线数据资料的比较 | 第41页 |
| 3.3 A、B两组冠修复体的咬合接触类型的比较 | 第41-42页 |
| 3.4 A、B两组患者咬合接触的比较 | 第42-43页 |
| 3.5 A、B两组冠修复体与对侧同名天然磨牙咬合接触的比较 | 第43页 |
| 3.6 A、B两组冠修复体咬合接触恢复程度的比较 | 第43-45页 |
| 4 讨论 | 第45-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 附录(一) | 第58-66页 |
| 附录(二) | 第66-74页 |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