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基础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 第20-23页 |
一、教师的主动性是校本研修的关键 | 第20-21页 |
二、教师的反思是校本研修的核心 | 第21-22页 |
三、课堂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 第22页 |
四、学校的引领是校本研修的平台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校本研修的实践基础 | 第23-28页 |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 | 第23-24页 |
二、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应用 | 第24-25页 |
三、校内督导制度的建立 | 第25-26页 |
四、信息手段的支持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尚志市农村中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8-36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对象及其基本内容 | 第28-29页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第28页 |
二、调查的基本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一、教师个人研修方面的分析 | 第29-33页 |
二、学校校本研修方面的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尚志市农村中学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51页 |
第一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 第36-45页 |
一、教研基地情况 | 第36-37页 |
二、专家引领情况 | 第37-39页 |
三、研修内容情况 | 第39-40页 |
四、研修过程情况 | 第40-41页 |
五、研修形式情况 | 第41-43页 |
六、资源共享情况 | 第43-44页 |
七、研修评价情况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校本研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1页 |
一、学校领导对校本研修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 第45页 |
二、学校整体规划上缺少较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体系 | 第45-47页 |
三、教师在校本研修的理论素养方面有待提高 | 第47页 |
四、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实事求是的满足教师需求 | 第47-48页 |
五、研修过程缺少有力的跟踪和监督 | 第48-49页 |
六、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尚志市农村中学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 第51-59页 |
第一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提高校本研修目标管理的策略 | 第51-53页 |
一、从“职业型”转变为“事业型”的目标管理策略 | 第51-52页 |
二、从“应试型”转变为“育人型”的目标管理策略 | 第52页 |
三、从“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的目标管理策略 | 第52页 |
四、从“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的目标管理策略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提高校本研修过程优化的策略 | 第53-54页 |
一、优化校本研修平台 | 第53页 |
二、规范校本研修管理流程 | 第53页 |
三、校本研修模式的科学化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提高校本研修内容丰富的策略 | 第54-55页 |
一、研修内容“时效性”的策略 | 第54页 |
二、研修内容“针对性”的策略 | 第54页 |
三、研修内容“适应性”的策略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提高校本研修形式创新的策略 | 第55-56页 |
一、形式“新颖”的策略 | 第55页 |
二、形式“灵活”的策略 | 第55页 |
三、形式“多样”的策略 | 第55-56页 |
第五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提高校本研修手段更新的策略 | 第56-57页 |
一、基于自我反思的手段更新策略 | 第56页 |
二、基于专家引领的手段更新策略 | 第56页 |
三、基于同伴互助的手段更新策略 | 第56-57页 |
第六节 尚志市农村中学提高校本研修成果推广的策略 | 第57-59页 |
一、地方性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 第57页 |
二、教师主题讲坛 | 第57-58页 |
三、教师研修学术节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