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44页 |
1.1 生物质能 | 第14-18页 |
1.1.1 生物质能概述 | 第14-15页 |
1.1.2 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1.2 植物细胞壁组成与结构 | 第18-23页 |
1.2.1 植物细胞壁组成 | 第18-21页 |
1.2.2 植物细胞壁结构 | 第21-23页 |
1.3 纤维乙醇的生物炼制 | 第23-36页 |
1.3.1 预处理 | 第23-28页 |
1.3.2 水解糖化 | 第28-31页 |
1.3.3 乙醇发酵工艺 | 第31-36页 |
1.4 预处理副产物对酶解糖化与乙醇发酵的影响 | 第36-42页 |
1.4.1 预处理副产物研究进展 | 第36-38页 |
1.4.2 预处理副产物对酶解糖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1.4.3 预处理副产物对乙醇发酵的影响 | 第40-42页 |
1.5 能源植物芒草 | 第42-43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3-44页 |
2 芒草化学预处理副产物的测定及预处理上清补糖发酵 | 第44-6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2.1.1 芒草材料 | 第44页 |
2.1.2 发酵菌种 | 第44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2.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4-4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5-51页 |
2.2.1 材料收集 | 第45页 |
2.2.2 细胞壁多糖成分提取和测定 | 第45-46页 |
2.2.3 总木质素测定 | 第46-47页 |
2.2.4 HPLC测定木质素单体 | 第47-48页 |
2.2.5 酸预处理方法 | 第48页 |
2.2.6 碱预处理方法 | 第48页 |
2.2.7 比色法测定C5、C6 | 第48-49页 |
2.2.8 HPLC测定预处理副产物 | 第49页 |
2.2.9 预处理副产物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9-50页 |
2.2.10 预处理上清液补糖发酵 | 第50-51页 |
2.2.11 乙醇测定 | 第5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3页 |
2.3.1 材料选择与细胞壁组分分析 | 第51页 |
2.3.2 预处理副产物的HPLC检测 | 第51-52页 |
2.3.3 碱处理上清液副产物含量 | 第52-57页 |
2.3.4 酸处理上清液副产物含量 | 第57-59页 |
2.3.5 酸碱预处理上清液中副产物浓度比较 | 第59页 |
2.3.6 芳香类预处理副产物浓度变化 | 第59-61页 |
2.3.7 预处理上清液补糖发酵 | 第61-62页 |
2.3.8 预处理副产物与糖醇转化效率相关性分析 | 第62-63页 |
2.4 讨论 | 第63-65页 |
2.4.1 预处理副产物的多样性及其检测 | 第63-64页 |
2.4.2 细胞壁结构对预处理产物释放的影响 | 第64页 |
2.4.3 预处理方法对预处理副产物释放的影响 | 第64页 |
2.4.4 细胞壁组分、预处理副产物与糖醇转化的关系 | 第64-65页 |
2.5 小结 | 第65页 |
2.6 论文数据说明 | 第65-66页 |
3 芒草预处理副产物与糖醇转化关系的研究 | 第66-7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3.1.1 芒草材料 | 第66页 |
3.1.2 发酵菌种 | 第66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66页 |
3.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3.2.1 材料收集 | 第66页 |
3.2.2 单一副产物加入到预处理上清液中发酵实验 | 第66-68页 |
3.2.3 单一副产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发酵 | 第68页 |
3.2.4 多种副产物加入培养基中发酵 | 第68页 |
3.2.5 盐浓度对糖醇转化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6页 |
3.3.1 单一副产物加入预处理上清液对糖醇转化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2 副产物加入培养基对糖醇转化的影响 | 第70-75页 |
3.3.3 盐浓度对糖醇转化的影响 | 第75-76页 |
3.4 讨论 | 第76-77页 |
3.4.1 副产物的选择 | 第76页 |
3.4.2 副产物浓度的确定 | 第76页 |
3.4.3 副产物对乙醇发酵过程中的影响 | 第76-77页 |
3.4.4 盐浓度对发酵实验的影响 | 第77页 |
3.5 小结 | 第77-79页 |
4 半纤维素对酶解产糖与发酵产乙醇的影响 | 第79-10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4.1.1 芒草材料 | 第79页 |
4.1.2 发酵菌种 | 第79页 |
4.1.3 实验试剂 | 第79页 |
4.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9-87页 |
4.2.1 材料收集 | 第79-80页 |
4.2.2 细胞壁多糖成分提取和测定 | 第80-81页 |
4.2.3 GC-MS测定碱溶性半纤维素单糖组成 | 第81页 |
4.2.4 GC-MS测定碱不溶半纤维素单糖组成 | 第81-82页 |
4.2.5 总木质素测定 | 第82页 |
4.2.6 HPLC测定木质素单体 | 第82页 |
4.2.7 纤维素结晶度测定 | 第82页 |
4.2.8 一步法酸预处理及酶解 | 第82页 |
4.2.9 一步法碱预处理及酶解 | 第82-83页 |
4.2.10 两步法酸碱预处理及酶解 | 第83-84页 |
4.2.11 预处理残渣细胞壁成分测定 | 第84页 |
4.2.12 高固液比酸碱预处理与半同步糖化发酵实验 | 第84-86页 |
4.2.13 发酵残渣细胞壁成分测定 | 第86页 |
4.2.14 一步法和两步法预处理上清液补糖发酵 | 第86页 |
4.2.15 比色法测定C5、C6和乙醇 | 第86-8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87-100页 |
4.3.1 材料选择与细胞壁组分分析 | 第87页 |
4.3.2 一步法酸预处理对产糖的影响 | 第87-88页 |
4.3.3 一步法碱预处理对产糖的影响 | 第88-89页 |
4.3.4 两步法预处理对产糖的影响 | 第89-90页 |
4.3.5 一步法与两步法预处理产C6比较 | 第90-91页 |
4.3.6 预处理残渣成分测定 | 第91-93页 |
4.3.7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93-94页 |
4.3.8 高固液比预处理后半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 | 第94-95页 |
4.3.9 高固液比预处理与半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C6含量变化 | 第95-96页 |
4.3.10 发酵残渣成分测定 | 第96-98页 |
4.3.11 预处理上清液补糖发酵 | 第98-100页 |
4.4 讨论 | 第100-102页 |
4.4.1 芒草细胞壁结构及其抗降解机制 | 第100页 |
4.4.2 半纤维素在生物质降解中的作用 | 第100页 |
4.4.3 酸碱预处理对生物质降解的作用机理 | 第100-101页 |
4.4.4 高固液比预处理与半同步糖化发酵的整合 | 第101页 |
4.4.5 预处理参数对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4.4.6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在酶解糖化中的作用 | 第102页 |
4.5 小结 | 第102-103页 |
4.6 论文数据说明 | 第103-104页 |
5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5.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5.2 展望 | 第105-108页 |
5.2.1 能源植物种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105页 |
5.2.2 能源植物改良与选育 | 第105-106页 |
5.2.3 利用戊糖进行纤维乙醇的生产 | 第106-107页 |
5.2.4 木质纤维素原材料综合利用与工艺流程优化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36页 |
附录 | 第136-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