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6-8页 |
1.1.1 服装加工企业现状 | 第6页 |
1.1.2 互联网对服装行业的影响 | 第6-7页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3 本文结构安排与研究框架 | 第8-10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2.1.1 国外经典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2.1.2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2.1.3 产业集群创新的研究 | 第14页 |
2.1.4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 | 第14-15页 |
2.2 产业价值链理论 | 第15页 |
2.3 移动互联网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3.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 第16-17页 |
2.3.2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的构想 | 第20-30页 |
3.1 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的产生背景 | 第20-23页 |
3.1.1 服装企业B2B运营模式 | 第20-22页 |
3.1.2 服装企业B2C运营模式 | 第22页 |
3.1.3 服装企业C2C运营模式 | 第22-23页 |
3.2 服装加工订单交易基本模式 | 第23-24页 |
3.3 服装加工企业调研分析 | 第24-27页 |
3.3.1 调研对象和方法 | 第24-25页 |
3.3.2 结果和分析 | 第25-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的实现 | 第30-46页 |
4.1 服装加工订单交易平台的建立 | 第30-36页 |
4.1.1 订单交易平台 | 第30-32页 |
4.1.2 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模块 | 第32-35页 |
4.1.3 模块的重要代码分析 | 第35页 |
4.1.4 服装加工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 | 第35-36页 |
4.2 实现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的制约因素 | 第36-38页 |
4.3 买家与卖家信用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38-40页 |
4.4 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的推广策略 | 第40-41页 |
4.4.1 政府或行业协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 第40-41页 |
4.4.2 完善物流配送系统 | 第41页 |
4.4.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 第41页 |
4.5 订单交易模式对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 第41-45页 |
4.5.1 订单交易模式是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 | 第41-43页 |
4.5.2 优化产业链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 | 第43-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园洲镇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实证研究 | 第46-66页 |
5.1 园洲镇服装产业发展概要 | 第46-47页 |
5.2 园洲镇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分析 | 第47-49页 |
5.2.1 建立B2B供销平台 | 第47-48页 |
5.2.2 园洲服装订单交易模式的特点 | 第48-49页 |
5.3 园洲镇服装加工订单平台主要功能技术研究 | 第49-55页 |
5.3.1 系统软件信息 | 第49页 |
5.3.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技术研究 | 第49-55页 |
5.4 园洲服装加工订单交易模式的效益分析 | 第55-64页 |
5.4.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5-56页 |
5.4.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6-57页 |
5.4.3 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第57-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