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方法及应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模型及方法第12-14页
        1.2.2 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第15页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工作安排第15-17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地震滑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18-28页
    2.1 地震滑坡定义及分类第18-19页
    2.2 地震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9-27页
        2.2.1 地震动第19-25页
        2.2.2 岩性与岩层结构第25页
        2.2.3 地形地貌第25-27页
        2.2.4 水文条件第27页
    2.3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方法第28-52页
    3.1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第28-30页
    3.2 我国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第30-38页
        3.2.1 我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第31-33页
        3.2.2 我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潜在震源区模型第33-38页
    3.3 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第38-49页
        3.3.1 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的基本原理第38-41页
        3.3.2 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在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的应用第41-44页
        3.3.3 滑坡概率与Newmark累积位移第44-49页
    3.4 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方法第49-50页
    3.5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阿里亚斯烈度第52-92页
    4.1 阿里亚斯烈度定义第53-54页
    4.2 阿里亚斯烈度空间分布特征第54-90页
        4.2.1 集集地震阿里亚斯烈度空间分布特征第56-65页
        4.2.2 汶川地震阿里亚斯烈度空间分布特征第65-73页
        4.2.3 东日本大地震阿里亚斯烈度空间分布特征第73-80页
        4.2.4 芦山地震阿里亚斯烈度空间分布特征第80-84页
        4.2.5 地形效应第84-90页
    4.3 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方法在天水地区的应用第92-107页
    5.1 研究区概况第92-101页
        5.1.1 区域构造与地震背景第93-99页
        5.1.2 地层岩性第99-101页
        5.1.3 地形地貌第101页
    5.2 斜坡临界加速度第101-103页
    5.3 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第103-106页
    5.4 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6.1 结论第107-108页
    6.2 问题与讨论第108-109页
        6.2.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获取及其不确定性第108页
        6.2.2 阿里亚斯烈度相关研究第108-109页
        6.2.3 Newmark累积位移与斜坡失稳第109页
        6.2.4 深层大型滑坡的识别与评估第109页
    6.3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附录第124-172页
    表1 集集地震各台站阿里亚斯烈度值第124-149页
    表2 汶川地震各台站阿里亚斯烈度值第149-152页
    表3 东日本大地震K-net台站阿里亚斯烈度值第152-164页
    表4 东日本大地震KIK-net台站阿里亚斯烈度值第164-170页
    表5 芦山地震各台站阿里亚斯烈度值第170-172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补贴研究
下一篇:掺氢AZO薄膜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