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法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2.1.1 法治教育 | 第17-18页 |
2.1.2 网络载体 | 第18页 |
2.1.3 法治教育网络载体 | 第18-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 第20-21页 |
2.2.2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 第21页 |
2.3 网络成为法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2.3.1 是促进法治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 第22页 |
2.3.2 是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 第22-23页 |
2.3.3 是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的需要 | 第23-24页 |
3 大学生法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2页 |
3.1 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 第24-26页 |
3.1.1 法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初具规模 | 第24页 |
3.1.2 高校法治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 | 第24-25页 |
3.1.3 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资源逐步拓宽 | 第25-26页 |
3.2 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2.1 网络载体开发利用不足 | 第26页 |
3.2.2 教育者对网络载体运用能力欠佳 | 第26-27页 |
3.2.3 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能动性较差 | 第27页 |
3.2.4 非理性网络舆论引导不及时 | 第27-28页 |
3.3 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8-32页 |
3.3.1 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28-29页 |
3.3.2 高校对法治教育重视不够 | 第29页 |
3.3.3 大学生自律能力不足 | 第29-30页 |
3.3.4 法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 第30-32页 |
4 大学生法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对策 | 第32-41页 |
4.1 完善网络载体建设与管理 | 第32-34页 |
4.1.1 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 | 第32页 |
4.1.2 丰富法治教育网络载体 | 第32-33页 |
4.1.3 优化网络载体监管制度 | 第33-34页 |
4.2 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推广应用 | 第34-35页 |
4.2.1 健全网络载体软硬件建设 | 第34页 |
4.2.2 引导教师积极应用网络载体 | 第34-35页 |
4.2.3 推广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 第35页 |
4.3 提高大学生运用网络载体素养 | 第35-38页 |
4.3.1 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 第36页 |
4.3.2 增强网络法治观念 | 第36-37页 |
4.3.3 规范自身网络行为 | 第37-38页 |
4.4 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环境 | 第38-41页 |
4.4.1 营造良好网络法治舆论环境 | 第38-39页 |
4.4.2 构建高校网络法治文化环境 | 第39页 |
4.4.3 培育全社会法治教育氛围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