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高产粮田的施肥现状与问题 | 第11-12页 |
1.2.2 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变化的影响 | 第12-15页 |
1.2.3 根层调控对养分吸收、土壤氮素吸收和残留的影响 | 第15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18-22页 |
2.2.1 根层调控挖掘作物高效利用土壤与肥料氮素的潜力 | 第18-21页 |
2.2.2 农田节控水节氮高效管理模式的农户田间校验 | 第21页 |
2.2.3 计算方法 | 第21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4页 |
3.1 根层调控挖掘作物高效利用土壤与肥料氮素的潜力分析 | 第22-38页 |
3.1.1 根层调控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 第22-25页 |
3.1.2 作物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分布特征 | 第25-32页 |
3.1.3 小麦生长期间 0-100cm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 | 第32页 |
3.1.4 小麦、玉米关键生育期根系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3.1.5 土壤氮素表观平衡 | 第33-35页 |
3.1.6 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 | 第35-36页 |
3.1.7 节本增效分析 | 第36-37页 |
3.1.8 藁城持续效应的小麦产量及构成 | 第37-38页 |
3.2 农田控水节氮高效管理模式的农户田间校验 | 第38-41页 |
3.2.1 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 第38-39页 |
3.2.2 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 第39页 |
3.2.3 节本增效分析 | 第39-41页 |
3.3 小麦控水节氮和玉米节氮高效管理技术规程 | 第41-44页 |
3.3.1 技术要求 | 第41页 |
3.3.2 整地播种 | 第41-42页 |
3.3.3 施肥 | 第42页 |
3.3.4 灌溉 | 第42-43页 |
3.3.5 田间管理 | 第43页 |
3.3.6 生产档案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4.1 根层调控与作物产量 | 第44页 |
4.2 根层调控与土壤中NO_3~--N残留 | 第44-45页 |
4.3 控水减氮的综合效益分析 | 第45-46页 |
4.4 河北省控水节氮潜力分析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6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在读期间参与的学术论文、著作、标准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