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0页 |
一、祖国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 第10-13页 |
(一) 病名 | 第10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三) 辩证论治 | 第11页 |
(四) 专法专方 | 第11-13页 |
(五) 单味药的治疗 | 第13页 |
二、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一)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学的病理生理新认识 | 第13-14页 |
(二) 心力衰竭的治疗 | 第14-17页 |
三、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的应用进展 | 第17-20页 |
(一) 概述 | 第17-18页 |
(二) BNP的检测 | 第18页 |
(三) BNP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 | 第18页 |
(四) BNP在中医药界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2页 |
一、患者的选择和退出 | 第20-22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二)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三) 心功能分级标准 | 第20页 |
(四) 补充分级标准 | 第20-21页 |
(五) 中医临床辩证标准 | 第21页 |
(六)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1页 |
(七)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1页 |
(八) 患者的退出和终止 | 第21-22页 |
二、研究方案 | 第22-25页 |
(一) 基础治疗方案 | 第22页 |
(二) 观察方法 | 第22页 |
(三) 一般治疗措施 | 第22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五) 观察时点 | 第23页 |
(六) 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 第23-24页 |
(七)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八)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按NYHA分级方法) | 第24-25页 |
(九) 安全性评价(参照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第25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25-32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25-26页 |
(二) 临床疗效观察比较 | 第26-3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2-36页 |
一、攻下逐攻饮法应用的理论依据 | 第32页 |
二、攻下逐饮法组方探析 | 第32-33页 |
(一) 大黄治疗CHF的药理基础 | 第32-33页 |
(二) 葶苈子治疗CHF的药理基础 | 第33页 |
三、攻下逐饮法对心衰患者BNP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四、攻下逐饮法对心衰患者心功能、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6页 |
二、问题及研究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