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审视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现代归纳逻辑的基本现况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现代归纳逻辑的理论背景 | 第14-17页 |
一、古典归纳逻辑的缺陷 | 第14-16页 |
二、由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的过渡 | 第16-17页 |
三、现代归纳逻辑的特点 | 第17页 |
第二节 贝叶斯定理与以“概率”为基础的三大学派 | 第17-22页 |
一、贝叶斯定理及概率推理 | 第18-19页 |
(一)贝叶斯定理及概率推理的含义 | 第18页 |
(二)贝叶斯定理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18-19页 |
二、现代归纳逻辑中以“概率”为基础的三大派别 | 第19-22页 |
(一)经验主义学派 | 第19页 |
(二)逻辑贝叶斯学派 | 第19-20页 |
(三)主观贝叶斯主义学派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2-35页 |
第一节 主观概率的测度及合理性 | 第22-24页 |
一、主观贝叶斯学派对“概率”的理解 | 第22-23页 |
二、大弃赌定理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主观概率对频率问题的解释 | 第24-28页 |
一、可换事件 | 第24-26页 |
二、意见收敛定理 | 第26-27页 |
三、贝叶斯推理及其条件 | 第27-28页 |
(一)贝叶斯推理 | 第27-28页 |
(二)运用贝叶斯推理的条件 | 第28页 |
第三节 贝叶斯决策理论 | 第28-35页 |
一、经典贝叶斯决策理论 | 第29-30页 |
二、证据决策理论 | 第30-31页 |
三、因果决策理论 | 第31-32页 |
四、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应用以及意义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诘难 | 第35-47页 |
第一节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现实性问题 | 第35-39页 |
一、私人可能性与私人必然性 | 第35-37页 |
二、对经典大弃赌定理的批判 | 第37-38页 |
三、普遍命题的置信度问题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主观性问题 | 第39-4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39-40页 |
二、贝叶斯动态假设 | 第40-42页 |
三、动态大弃赌定理的合理性问题 | 第42页 |
四、克里斯坦森对动态大弃赌定理的批判 | 第42-44页 |
(一)双人大弃赌 | 第43页 |
(二)先知先觉的大弃赌庄家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面临的其他问题 | 第44-47页 |
一、主观贝叶斯主义之简单性原则问题 | 第44-45页 |
二、主观贝叶斯主义之旧证据问题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反思 | 第47-62页 |
第一节 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困境的解决 | 第47-53页 |
一、主体交互概率理论 | 第47-48页 |
二、对条件化规则的辩护 | 第48-51页 |
(一)杰弗里条件化规则以及豪森与厄巴赫的辩护 | 第48-50页 |
(二)最少初始概率原则 | 第50-51页 |
三、看认知心理学对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启发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回到原点——对归纳问题的反思 | 第53-62页 |
一、概率逻辑论者的解决方案 | 第54-56页 |
(一)罗素的“归纳原则”方案 | 第54页 |
(二)凯恩斯的“有限独立多样性原则”方案 | 第54-55页 |
(三)莱辛巴赫与卡尔纳普的辩护 | 第55-56页 |
二、拉姆齐的解决思路 | 第56-58页 |
三、德·菲耐蒂的解决思路 | 第58-60页 |
四、豪森的解决思路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