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综述 沙门菌转录因子的研究概况 | 第12-22页 |
1 LysR家族转录因子 | 第12-14页 |
1.1 SpvR | 第13页 |
1.2 LeuO | 第13-14页 |
1.3 OxyR | 第14页 |
1.4 CysB and MetR | 第14页 |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 | 第14-15页 |
2.1 IgeR | 第15页 |
3 其他家族转录因子 | 第15-16页 |
3.1 PhoP/PhoQ | 第15页 |
3.2 HilA和HilD | 第15-16页 |
3.3 SsrA/SsrB | 第16页 |
3.4 RpoS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2页 |
第一章 肠炎沙门菌C50041转录因子SEN2967,SEN3610缺失株和表达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22-37页 |
1 材料 | 第22-24页 |
1.1 菌株和质粒 | 第22-2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1.4 实验动物与细胞 | 第23页 |
1.5 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2 方法 | 第24-30页 |
2.1 SEN2967和SEN3610在肠炎沙门菌感染HD-11细胞过程中表达水平的测定 | 第24-26页 |
2.2 肠炎沙门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26-28页 |
2.3 肠炎沙门菌带有pBad24质粒的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28页 |
2.4 携带有FLAG标签的诱导型质粒pBad24-SEN3610~(3*Flag)及pBad24-SEN2967~(3*Flag)的构建 | 第28-29页 |
2.5 肠炎沙门菌缺失株及诱导型表达株目的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测定 | 第29页 |
2.6 肠炎沙门菌缺失株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29-30页 |
2.7 肠炎沙门菌野生株与缺失株的体内竞争实验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35页 |
3.1 SEN2967和SEN3610在肠炎沙门菌感染HD-11细胞过程中表达水平的测定 | 第30-31页 |
3.2 肠炎沙门菌缺失株及诱导型表达株的构建与鉴定 | 第31-34页 |
3.3 肠炎沙门菌缺失株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34页 |
3.4 肠炎沙门菌野生株与缺失株的体内竞争实验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二章 肠炎沙门菌C50041转录因子SEN2967和SEN3610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37-57页 |
1 材料 | 第37-38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1.3 试剂配制 | 第38页 |
2 方法 | 第38-46页 |
2.1 肠炎沙门菌诱导型表达株蛋白表达量的连续测定 | 第38-39页 |
2.2 肠炎沙门菌全菌蛋白的提取与处理 | 第39-41页 |
2.3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1页 |
2.4 双向电泳 | 第41-44页 |
2.5 iTraQ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2.6 荧光定量PCR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54页 |
3.1 肠炎沙门菌诱导型表达株蛋白表达量的测定 | 第46页 |
3.2 肠炎沙门菌双向电泳图谱及分析 | 第46-49页 |
3.3 肠炎沙门菌iTraQ数据及分析 | 第49-53页 |
3.4 肠炎沙门菌iTraQ数据验证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肠炎沙门菌C50041转录因子SEN3610调控基因的EMSA验证 | 第57-69页 |
1 材料 | 第57-59页 |
1.1 菌株和质粒 | 第5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7-58页 |
1.4 相关试剂的配置 | 第58页 |
1.5 引物设计 | 第58-59页 |
2 方法 | 第59-62页 |
2.1 肠炎沙门菌SEN3610的原核表达 | 第59-60页 |
2.2 探针的制备 | 第60-61页 |
2.3 EMSA | 第61-62页 |
3 结果 | 第62-67页 |
3.1 肠炎沙门菌SEN3610蛋白原核表达及鉴定 | 第62页 |
3.2 探针的制备 | 第62-63页 |
3.3 EMSA | 第63-67页 |
4 讨论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