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现有MPA算法 | 第12-13页 |
1.2.2 SCMA码本设计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SCMA技术 | 第16-25页 |
2.1 SCMA系统 | 第16-21页 |
2.1.1 SCMA发送端及接收端模型 | 第16-20页 |
2.1.2 SCMA上下行链路模型 | 第20-21页 |
2.2 SCMA码本设计 | 第21-24页 |
2.2.1 确定因子矩阵 | 第22页 |
2.2.2 设计多维星座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SCMA中的MPA算法及其改进 | 第25-35页 |
3.1 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 (MPA)消息传递算法 | 第25-27页 |
3.1.1 MPA算法迭代过程 | 第25-26页 |
3.1.2 MAP准则 | 第26-27页 |
3.2 低复杂度MPA算法 | 第27-34页 |
3.2.1 低复杂度Log-MPA算法极其复杂度 | 第27-28页 |
3.2.2 基于动态因子图的低复杂度MPA算法 | 第28-29页 |
3.2.3 一般化的低复杂度MPA算法 | 第29-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Semi-Latin"和"Latin"矩阵的高维度码本构造 | 第35-51页 |
4.1 LDS多址接入 | 第35-40页 |
4.1.1 系统模型 | 第35-37页 |
4.1.2 Signature矩阵设计 | 第37-40页 |
4.2 基于"Semi-Latin"和"Latin"rectangular的高维度码本构造 | 第40-42页 |
4.3 高维度码本仿真性能研究 | 第42-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页 |
工作总结 | 第51页 |
未来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