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1-16页 |
2.1 甘蓝新组合0807的选育 | 第11-13页 |
2.1.1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2.1.2 材料 | 第11页 |
2.1.3 自交不亲和系选育 | 第11-12页 |
2.1.4 杂交组合配组 | 第12-13页 |
2.2 播期试验 | 第13页 |
2.2.1 供试材料 | 第13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13页 |
2.3 杂交组合抗病性试验 | 第13页 |
2.3.1 供试材料 | 第13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13页 |
2.4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甘蓝授粉结实率的影响试验 | 第13-14页 |
2.4.1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2.4.2 试验方法 | 第13-14页 |
2.5 甘蓝制种根外追肥效果试验 | 第14页 |
2.5.1 供试材料 | 第14页 |
2.5.2 试验方法 | 第14页 |
2.6 原种组培快速繁育试验 | 第14-15页 |
2.6.1 供试材料 | 第14页 |
2.6.2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2.7 地膜覆盖制种栽培试验 | 第15页 |
2.7.1 供试品种 | 第15页 |
2.7.2 试验方法 | 第15页 |
2.8 甘蓝制种蕾期打顶试验 | 第15页 |
2.8.1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2.8.2 试验方法 | 第15页 |
2.9 甘蓝制种割球试验 | 第15-16页 |
2.9.1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2.9.2 试验方法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28页 |
3.1 0807自交不亲和系选育 | 第16-17页 |
3.2 杂交组合经济性状观察 | 第17页 |
3.3 0807及亲本的植物学性状 | 第17-18页 |
3.4 0807主要优势特性 | 第18-21页 |
3.4.1 产量比较 | 第18-19页 |
3.4.2 抗病性比较 | 第19-20页 |
3.4.3 品质比较 | 第20页 |
3.4.4 耐寒性比较 | 第20-21页 |
3.5 不同处理对0807授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1-24页 |
3.5.1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0807授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3.5.2 根外施肥对0807自交不亲和系授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3.5.3 根外施肥对0807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24页 |
3.6 0807原种组培快速繁育体系研究 | 第24-26页 |
3.6.1 0807原种组培繁育 | 第24页 |
3.6.2 组培对亲本采种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3.6.3 组培对0807亲本后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5页 |
3.6.4 组培对0807亲本后代种苗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3.7 不同处理对甘蓝制种的影响 | 第26-28页 |
3.7.1 地膜覆盖对甘蓝制种的影响 | 第26-27页 |
3.7.2 打顶对甘蓝制种的影响 | 第27页 |
3.7.3 割球对甘蓝制种的影响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29页 |
4.1 不同因素对品种自交不亲和系授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8页 |
4.2 组培对原种繁育的影响 | 第28页 |
4.3 不同处理对对甘蓝繁育种株花期调整的研究 | 第28页 |
4.4 甘蓝无公害GAP种植技术研究 | 第28-29页 |
5 结论 | 第29-3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附录A 0807杂一代无公害GAP种植技术规程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