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辽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研究与利用--以城址与墓葬为例
内容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3-35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13-16页 |
二、概念与范畴的界定 | 第16-19页 |
三、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9-32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32-33页 |
五、论文彻新之处 | 第33-35页 |
第一章内蒙古这代物质文化逸产资源概况 | 第35-48页 |
第一节 遗产资源现状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功能齐全的城址 | 第38-44页 |
第三节 形制多样的基巧 | 第44-48页 |
第二章内蒙古这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征 | 第48-103页 |
第一节 城址、基葬中的二元文化特征 | 第48-72页 |
一、城址中的二元文化特征 | 第49-62页 |
二、基葬中的二元文化特征 | 第62-72页 |
第二节 出土文物的多元文化特征 | 第72-103页 |
一、具有民族文化因素的文物 | 第72-80页 |
二、具有中原文化因素的文物 | 第80-90页 |
三、具有西方文化因素的文物 | 第90-103页 |
第三章内蒙古这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 | 第103-142页 |
第一节 历史价值 | 第103-115页 |
—、辽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辽史研究现状 | 第103-104页 |
二、《辽史》的编撰及疏漏原因 | 第104-107页 |
三、遗产资源对辽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 第107-115页 |
第二节 艺术价值 | 第115-134页 |
一、建筑芝术 | 第115-123页 |
二、绘画艺术 | 第123-134页 |
第三节 科学价值 | 第134-142页 |
一、医学 | 第134-137页 |
二、天文学 | 第137-139页 |
三、印刷术 | 第139-142页 |
第四章内蒙古辽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 | 第142-176页 |
第一节 遗产资源保护现状 | 第142-149页 |
一、文物普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 | 第142-146页 |
二、文物保护工程 | 第146-148页 |
三、系统、科学的考古发掘 | 第148-149页 |
第二节 遗产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 第149-165页 |
—、存在问题 | 第149-153页 |
二、改进对策 | 第153-165页 |
第三节 内蒙古辽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 | 第165-176页 |
一、文物展览 | 第165-168页 |
二、以辽文化为题巧的影视、书籍创作 | 第168-170页 |
三、发展可持续旅游 | 第170-176页 |
结语 | 第176-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7页 |
致谢 | 第197-1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99-200页 |
附件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