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陈皮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一、陈皮概述 | 第14页 |
二、陈皮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陈皮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 第15页 |
四、陈皮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干姜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一、干姜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二、药理作用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橘皮汤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一、橘皮汤的概述 | 第19页 |
二、橘皮汤药理作用研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现有研究基础 | 第20页 |
第五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干姜和陈皮药材有效部位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29页 |
一、干姜超临界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25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二)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1-25页 |
(三) 分析与讨论 | 第25页 |
二、陈皮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 第25-29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二)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6-28页 |
(三) 分析与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陈皮姜软胶囊研制及质量控制研究 | 第29-4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9页 |
(一) 药物 | 第29页 |
(二) 试剂 | 第29页 |
(三) 仪器 | 第29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9-40页 |
(一) 陈皮姜软胶胶囊的制备 | 第29-30页 |
(二) 陈皮姜软胶囊中干姜的鉴别 | 第30-31页 |
(三) 陈皮姜软胶囊中6-姜酚的含量测定 | 第31-38页 |
(四) 陈皮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第38-40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陈皮姜软胶囊体内外抗氧化实验研究 | 第41-4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1页 |
(一) 药物与试剂 | 第41页 |
(二) 动物 | 第41页 |
(三) 仪器 | 第41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一) 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 | 第41-42页 |
(二) 体内抗氧化实验研究 | 第4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一) 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二) 体内抗氧化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橘皮汤主要成分橙皮苷、川陈皮素和6-姜酚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47-5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7页 |
(一) 药物与试剂 | 第47页 |
(二) 动物 | 第47页 |
(三) 仪器 | 第47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一) 色谱检测条件 | 第47-48页 |
(二)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48页 |
(三)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48页 |
(四) 橘皮汤提取物的制备 | 第48页 |
(五) 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48页 |
(六)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8-49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一) 方法学考证 | 第49-52页 |
(二) 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52-53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橘皮汤主要成分药物代谢相互作用研究 | 第55-69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一) 药物与试剂 | 第55页 |
(二) 生物制品 | 第55-56页 |
(三)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6-62页 |
(一) 橙皮苷、川陈皮素和6-姜酚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 | 第56-57页 |
(二) CYP酶抑制试验 | 第57-58页 |
(三) 橙皮苷、川陈皮素和6-姜酚互相之间的抑制作用 | 第58-59页 |
(四) 色谱及质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9-6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2-68页 |
(一) 橙皮苷、川陈皮素和6-姜酚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 | 第62-64页 |
(二) 橙皮苷、川陈皮素和6-姜酚对9个常见CYP酶的抑制作用 | 第64-65页 |
(三) 阳性抑制剂的抑制曲线 | 第65-67页 |
(四) 阳性抑制剂的抑制结果 | 第67页 |
(五) 橙皮苷、川陈皮素和6-姜酚互相之间的抑制作用 | 第67-68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