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1页 |
1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 | 第10-14页 |
1.1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形成 | 第10页 |
1.2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特性 | 第10-11页 |
1.3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中主要污染物 | 第11-12页 |
1.4 治理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 第12-14页 |
2 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1 微生物 | 第14页 |
2.2 藻类 | 第14-15页 |
2.3 农林废弃物 | 第15-16页 |
3 板栗壳 | 第16-19页 |
3.1 板栗壳的概述 | 第16-18页 |
3.2 板栗壳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9-21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板栗内皮的脱色研究 | 第21-28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1.1 材料与仪器试剂 | 第2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1.4 处理数据方法 | 第22页 |
2 板栗内皮脱色处理 | 第22-27页 |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 影响色素提取率的单因素研究 | 第23-26页 |
2.3 NaOH提取板栗内皮色素的正交试验与分析 | 第26-27页 |
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改性板栗内皮对水中Pb~(2+)和Cd~(2+)的吸附研究 | 第28-55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1.1 材料与仪器试剂 | 第28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1.4 处理数据方法 | 第30-31页 |
2 脱色板栗内皮的改性 | 第31-34页 |
2.1 配制模拟重金属溶液 | 第31页 |
2.2 不同改性方法对板栗内皮吸附Pb~(2+)和Cd~(2+)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 吸附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3 改性板栗内皮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 第34-41页 |
3.1 改性板栗内皮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34-39页 |
3.2 改性板栗内皮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9-41页 |
4 改性板栗内皮对水溶液中Pb~(2+)和Cd~(2+)吸附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1-46页 |
4.1 模拟重金属溶液的配制 | 第41页 |
4.2 单因素影响的研究 | 第41-46页 |
5 响应面法优化改性板栗内皮吸附Pb~(2+)和Cd~(2+)的条件 | 第46-52页 |
5.1 响应面试验设计 | 第46页 |
5.2 Box-Behnken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6 改性板栗内皮吸附Pb~(2+)和Pd~(2+)的消化试验 | 第52-53页 |
6.1 吸附系统消化处理 | 第52页 |
6.2 消化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改性板栗内皮吸附水溶液中Pb~(2+)和Cd~(2+)后的解析研究 | 第55-62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1.1 材料 | 第55页 |
1.2 试剂 | 第55页 |
1.3 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56页 |
1.5 测定方法 | 第56页 |
1.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6-57页 |
2 解析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2.1 待解析板栗内皮的制备 | 第57页 |
2.2 不同解析溶剂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2.3 不同浓度的解析液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58页 |
2.4 不同解析温度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2.5 不同解析时间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2.6 不同解析次数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