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叙州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宋代叙州地理环境与建制沿革 | 第13-24页 |
2.1 宋代叙州自然环境与交通状况 | 第13-17页 |
2.1.1 自然环境 | 第13-14页 |
2.1.2 交通状况 | 第14-17页 |
2.2 叙州行政区划沿革 | 第17-24页 |
2.2.1 宋代以前叙州政区的建置沿革 | 第18-21页 |
2.2.2 宋代政区建制沿革及辖区变化 | 第21-24页 |
3 宋代叙州的组织机构与政府的主要职能 | 第24-33页 |
3.1 宋代叙州州府组织机构的构成 | 第24-29页 |
3.1.1 叙州长官:知州 | 第24-28页 |
3.1.2 叙州次官:通判 | 第28-29页 |
3.1.3 叙州诸曹官 | 第29页 |
3.2 宋代叙州政府主要职能 | 第29-33页 |
3.2.1 民事职能 | 第29-31页 |
3.2.2 军事职能 | 第31-32页 |
3.2.3 其他职能 | 第32-33页 |
4 宋代叙州的经济 | 第33-42页 |
4.1 叙州的农业 | 第33-38页 |
4.1.1 人口和垦田情况 | 第33-35页 |
4.1.2 粮食和经济作物 | 第35-38页 |
4.2 叙州的商业 | 第38页 |
4.3 叙州手工业 | 第38-42页 |
4.3.1 叙州纺织业 | 第38-39页 |
4.3.2 叙州酿酒业 | 第39-42页 |
5 宋代叙州的文化 | 第42-49页 |
5.1 宋代叙州的教育 | 第42-45页 |
5.1.1 宋代叙州官学的发展状况 | 第42-43页 |
5.1.2 宋代叙州书院的发展 | 第43-45页 |
5.2 宋代叙州的文化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 第45页 |
5.3 叙州的文化名胜 | 第45-49页 |
5.3.1 锁江亭石刻 | 第45-46页 |
5.3.2 流杯池 | 第46-47页 |
5.3.3 水帘洞 | 第47页 |
5.3.4 无等院 | 第47-49页 |
6 宋代叙州的少数民族及特殊的民族“互市” | 第49-54页 |
6.1 宋代叙州境内及周边的少数民族 | 第49-50页 |
6.2 两宋政权对“叙州三蛮”的统治政策 | 第50-51页 |
6.3 宋代叙州的民族“互市” | 第51-54页 |
7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