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3 课题任务与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触发盒软件设计方案 | 第16-24页 |
2.1 触发盒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2 Linux触发盒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 | 第17-18页 |
2.3 操作系统和硬件控制程序设计 | 第18-19页 |
2.4 服务程序的设计 | 第19-21页 |
2.4.1 WebSocket通信方案 | 第20页 |
2.4.2 web服务器的选择 | 第20-21页 |
2.5 网页界面软件方案 | 第21-23页 |
2.6 仪器驱动程序设计 | 第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系统移植和硬件控制程序实现 | 第24-35页 |
3.1 系统修改与移植 | 第24-27页 |
3.1.1 Bootloader的移植 | 第24-26页 |
3.1.2 内核的移植 | 第26-27页 |
3.2 开发平台的搭建 | 第27-29页 |
3.2.1 交叉工具链 | 第27-28页 |
3.2.2 开发服务配置 | 第28-29页 |
3.3 FPGA硬件控制程序 | 第29-34页 |
3.3.1 硬件控制程序设计 | 第30-32页 |
3.3.2 驱动中主要函数的实现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服务程序的实现 | 第35-48页 |
4.1 RPC服务 | 第35-37页 |
4.1.1 概述 | 第35-36页 |
4.1.2 portmap在ARM平台上的实现 | 第36-37页 |
4.1.3 portmap在ARM平台上的验证 | 第37页 |
4.2 WebSocket服务 | 第37-46页 |
4.2.1 概述 | 第37-38页 |
4.2.2 WebSocket API在浏览器端的具体使用 | 第38-40页 |
4.2.3 WebSocket服务器端的握手处理 | 第40-42页 |
4.2.4 WebSocket服务器端的数据处理 | 第42-45页 |
4.2.5 WebSocket通信在使用中的优化 | 第45-46页 |
4.3 web服务器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B/S网页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60页 |
5.1 网页的设计 | 第48-49页 |
5.2 B/S中的控制命令 | 第49-50页 |
5.3 登录界面 | 第50-51页 |
5.4 欢迎界面 | 第51-52页 |
5.5 网络修改页面 | 第52-54页 |
5.6 串口控制页面 | 第54-55页 |
5.7 时间同步页面 | 第55-56页 |
5.8 事件日志界面 | 第56-57页 |
5.9 密码修改页面 | 第57-58页 |
5.10 仪器配制页面 | 第58-59页 |
5.11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仪器驱动程序的实现 | 第60-67页 |
6.1 概述 | 第60页 |
6.2 仪器驱动的实现 | 第60-66页 |
6.2.1 仪器初始化与关闭 | 第61-62页 |
6.2.2 配置与读取功能 | 第62-65页 |
6.2.3 自定义函数功能 | 第65-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软件功能测试 | 第67-79页 |
7.1 Linux硬件控制程序测试 | 第67页 |
7.2 跨平台跨浏览器功能验证 | 第67-70页 |
7.3 网页加载速率测试 | 第70-71页 |
7.4 远程更新功能测试 | 第71页 |
7.5 触发盒控制功能测试 | 第71-7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