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四书论文

《论语》诚信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3-19页
        (一)国外关于《论语》诚信思想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国内关于《论语》诚信思想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三)问题与不足第18-19页
    三、研究方法第19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9页
        (二)文本研究法第19页
        (三)历史分析法第19页
        (四)比较分析法第19页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9-21页
        (一)研究重点第19-20页
        (二)研究难点第20页
        (三)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第一章 《论语》诚信思想的形成第21-32页
    第一节 《论语》诚信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第21-24页
        一、尧舜时代的敬“天”而“信”第21-22页
        二、夏商时代的敬“神”而“信”第22-23页
        三、两周时代的敬“德”而“信”第23-24页
    第二节 《论语》诚信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第24-28页
        一、吸收《尚书》中的诚信思想第24-26页
        二、吸收《诗经》中的诚信思想第26-28页
    第三节 《论语》诚信思想形成的现实成因第28-32页
        一、改变社会“僭离正道”价值混乱的现实需要第28-29页
        二、孔子对上古之“信”的继承与发展第29-30页
        三、孔子及其弟子的宣扬与实践第30-32页
第二章 《论语》诚信思想的内容与评价第32-52页
    第一节 《论语》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第32-37页
        一、《论语》中的“信”第32-34页
        二、《论语》中的“忠”第34-35页
        三、《论语》中的“直”第35-37页
    第二节 《论语》诚信思想的内在层次第37-44页
        一、敬谨而“信”——个人修身之德第37-40页
        二、交往以“信”——社会交往之基第40-42页
        三、敬民而“信”——国家治理之方第42-44页
    第三节 《论语》诚信思想的基本践行第44-47页
        一、《论语》诚信思想践行的价值标准——“义以为上”第44-46页
        二、《论语》诚信思想践行的基本方法——“学、思、行”第46-47页
    第四节 《论语》诚信思想的基本评价第47-52页
        一、《论语》诚信思想的优秀内核第47-49页
        二、《论语》诚信思想的落后局限第49-52页
第三章 《论语》诚信思想的当代价值第52-68页
    第一节 《论语》诚信思想在培养诚信公民过程中的价值第53-57页
        一、“主忠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53-54页
        二、“修身取信”——争做当代“君子”第54-55页
        三、“治学修业”——做敬业之公民第55-57页
    第二节 《论语》诚信思想在打造诚信社会过程中的价值第57-63页
        一、“主忠孝”——构建以孝为本的和谐家庭第57-59页
        二、“信近于义”——构建诚信为本的现代企业第59-60页
        三、“朋友信之”——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关系第60-61页
        四、“敬民而信”——构建公信权威的阳光政府第61-63页
    第三节 《论语》诚信思想在打造诚信中国过程中的价值第63-68页
        一、汲取《论语》诚信思想 助力中国梦第64-65页
        二、汲取《论语》诚信思想 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第65-66页
        三、汲取《论语》诚信思想 塑造中国形象第66-68页
结语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建筑物震害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变化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