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仿真技术的发展 | 第10-12页 |
1.3 船舶操纵模拟器的特点和应用 | 第12-14页 |
1.3.1 船舶操纵模拟器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2 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6-30页 |
2.1 船舶操纵模拟器概述 | 第16-20页 |
2.1.1 船舶操纵模拟器介绍 | 第16页 |
2.1.2 船舶操纵模拟器系统组成 | 第16-19页 |
2.1.3 船舶操纵模拟器试验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2.2 仿真可信度概述 | 第20-24页 |
2.2.1 仿真可信度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2 仿真可信度的基本性质 | 第21页 |
2.2.3 仿真可信度的评估原则 | 第21-22页 |
2.2.4 仿真可信度的发展 | 第22-24页 |
2.3 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30页 |
2.3.1 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可信度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24-25页 |
2.3.2 影响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可信度的因素 | 第25-28页 |
2.3.3 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可信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第3章 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可信度的评价 | 第30-48页 |
3.1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 | 第30-35页 |
3.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0-33页 |
3.1.2 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原理 | 第33页 |
3.1.3 仿真可信度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 | 第33-35页 |
3.2 实例分析 | 第35-48页 |
3.2.1 调查统计的基础 | 第35-37页 |
3.2.2 单因素评判 | 第37-43页 |
3.2.3 综合评判 | 第43-46页 |
3.2.4 评判结果表示 | 第46-48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4.1 结论 | 第48页 |
4.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可信度评价调查表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