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21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7-21页 |
一、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临床标本采集 | 第21-37页 |
1.1 颈部小切口辅助下的大鼠气管插管 | 第21-25页 |
1.1.1 实验对象和器材 | 第21-22页 |
1.1.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22页 |
1.1.3 手术操作 | 第22-23页 |
1.1.4 统计学处理 | 第23页 |
1.1.5 结果 | 第23-24页 |
1.1.6 讨论 | 第24-25页 |
1.1.7 小结 | 第25页 |
1.2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第25-35页 |
1.2.1 实验对象和器材 | 第25-26页 |
1.2.2 实验对象分组 | 第26页 |
1.2.3 模型制备 | 第26-27页 |
1.2.4 大鼠心电图结果 | 第27-28页 |
1.2.5 大鼠心脏超声结果比较 | 第28-32页 |
1.2.6 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和HE染色 | 第32-35页 |
1.3 临床标本的采集 | 第35-37页 |
1.3.1 伦理审核 | 第35页 |
1.3.2 入选与排除标准 | 第35-36页 |
1.3.3 标本采集和初步处理 | 第36-37页 |
二、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代谢轮廓研究 | 第37-46页 |
2.1 对象及方法 | 第37-40页 |
2.1.1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7页 |
2.1.2 样本收集及处理 | 第37-38页 |
2.1.3 样本分析 | 第38-40页 |
2.1.3.1 质谱条件控制 | 第38-39页 |
2.1.3.2 色谱条件控制 | 第39页 |
2.1.3.3 样本质控 | 第39页 |
2.1.3.4 动物血清样品的数据预处理 | 第39-40页 |
2.1.3.5 动物血清品的数据分析 | 第40页 |
2.1.3.6 动物血清样品代谢物质的鉴定 | 第40页 |
2.2 结果 | 第40-46页 |
2.2.1 动物血清样品质控分析 | 第40-42页 |
2.2.2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清和对照组的大鼠的血清标本的总离子流图 | 第42页 |
2.2.3 代谢轮廓对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疾病的区分能力 | 第42-44页 |
2.2.4 代谢产物的初步鉴定 | 第44-46页 |
三、临床病人血清的代谢轮廓研究 | 第46-51页 |
3.1 对象及方法 | 第46-47页 |
3.1.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46页 |
3.1.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6页 |
3.1.3 样本收集及处理 | 第46页 |
3.1.4 样本分析 | 第46-47页 |
3.1.4.1 质谱条件控制 | 第46页 |
3.1.4.2 色谱条件控制 | 第46页 |
3.1.4.3 样本质控 | 第46页 |
3.1.4.4 病人血清样品的数据预处理 | 第46页 |
3.1.4.5 病人血清样品的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3.1.4.6 病人血清样品代谢物质鉴定 | 第47页 |
3.2 结果 | 第47-51页 |
3.2.1 病人血清样品质控分析 | 第47页 |
3.2.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和对照组的血清标本的总离子流图 | 第47-48页 |
3.2.3 谢轮廓对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疾病的区分能力 | 第48-50页 |
3.2.4 代谢产物的初步的鉴定 | 第50-51页 |
四、动物研究与临床数据的综合分析 | 第51-57页 |
4.1 数据综合分析 | 第51-54页 |
4.1.1 通路权重分析 | 第51-52页 |
4.1.2 筛选影响通路的代谢产物及分析变化 | 第52-53页 |
4.1.3 特征物质的诊断效能 | 第53-54页 |
4.2 讨论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综述 | 第64-7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