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我国典型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影响和预报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1.2.1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第17-20页
        1.2.2 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的健康效应研究现状第23-25页
        1.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5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27-42页
    2.1 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第27-29页
        2.1.1 API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7-28页
        2.1.2 AQI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8-29页
    2.2 资料来源第29-33页
        2.2.1 大气污染监测资料来源第29-30页
        2.2.2 气象资料来源第30-32页
        2.2.3 疾病资料来源第32-33页
    2.3 研究方法第33-42页
        2.3.1 经验正交分解第33-34页
        2.3.2 小波分解及Mallat算法原理第34页
        2.3.3 聚类分析第34页
        2.3.4 人工神经网络第34-35页
        2.3.5 空气污染气象参数第35页
        2.3.6 Pearson相关系数第35-36页
        2.3.7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第36-38页
        2.3.8 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分析方法第38页
        2.3.9 污染物与疾病的暴露—反应关系研究方法第38-40页
        2.3.10平均气温与污染物的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第40-42页
第三章 我国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第42-62页
    3.1 中国大陆重点城市API空间分布特征第42-46页
        3.1.1 API年均分布特征第42-43页
        3.1.2 API季节分布特征第43-45页
        3.1.3 API月分布特征第45-46页
    3.2 中国大陆重点城市AQI空间分布特征第46-48页
        3.2.1 AQI年均分布特征第46-47页
        3.2.2 AQI季节分布特征第47-48页
    3.3 API的首要污染物分布及其特征第48-52页
        3.3.1 空气质量为优天数的季节百分比第48-49页
        3.3.2 API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季节百分比第49-50页
        3.3.3 API首要污染物为SO2的季节百分比第50-51页
        3.3.4 API首要污染物为NO2的季节百分比第51-52页
    3.4 AQI首要污染物季节分布百分比第52-56页
        3.4.1 AQI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季节百分比第52-53页
        3.4.2 AQI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季节百分比第53-54页
        3.4.3 AQI首要污染物为O3的季节百分比第54-56页
    3.5 我国API的时间变化特征第56-60页
        3.5.1 基于EOF的API空间模态型第56-58页
        3.5.2 基于小波分析的API时变特征第58-60页
    3.6 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典型代表城市空气污染气象成因分析第62-84页
    4.1 边界层特征参数与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分析第62-71页
        4.1.1 典型代表城市的选取第62-64页
        4.1.2 典型代表城市的逆温分布特征第64-65页
        4.1.3 典型代表城市最大混合层厚度分布特征第65-66页
        4.1.4 典型代表城市低层稳定能量分布特征第66-71页
    4.2 API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第71-82页
        4.2.1 API与地面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第71-75页
        4.2.2 气温与API、风速及稳定能量的曲线拟合第75-78页
        4.2.3 北京市和兰州市SO2、NO2和PM10的浓度变化特征第78-82页
    4.3 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污染物与相关敏感性疾病的关系第84-103页
    5.1 疾病、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频率分布第84-90页
        5.1.1 研究区域第84-85页
        5.1.2 北京市相关疾病日急诊就诊人数、污染物及气象要素的频率分布第85-87页
        5.1.3 兰州市相关疾病日均住院人数、污染物及气象要素的频率分布第87-90页
    5.2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间Spearman相关分析第90-91页
        5.2.1 北京市污染物与气象要素间的相关分析第90-91页
        5.2.2 兰州市污染物与气象要素间的相关分析第91页
    5.3 单项污染物对疾病的健康效应研究第91-95页
        5.3.1 北京市单项污染物影响效应模型第91-93页
        5.3.2 兰州市单项污染物影响效应模型第93-95页
    5.4 潜在混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第95-98页
        5.4.1 北京市混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第95-96页
        5.4.2 兰州市混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第96-97页
        5.4.3 季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第97-98页
    5.5 多污染物模型第98-100页
        5.5.1 北京市多污染物模型第98-99页
        5.5.2 兰州市多污染物模型第99-100页
    5.6 讨论第100-101页
    5.7 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疾病的影响第103-119页
    6.1 气温对北京市相关疾病急诊人数的健康效应第103-106页
        6.1.1 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逐日急诊人数的影响第103-104页
        6.1.2 气温对循环系统疾病逐日急诊人数的影响第104-106页
    6.2 气温对兰州市相关疾病逐日住院人数的健康效应第106-109页
        6.2.1 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逐日住院人数的影响第106-108页
        6.2.2 气温对兰州市循环系统疾病逐日住院人数的影响第108-109页
    6.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相关疾病的健康效应第109-113页
        6.3.1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相关疾病影响的显著性检验第109页
        6.3.2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影响第109-111页
        6.3.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影响第111-113页
    6.4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相关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第113-116页
        6.4.1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相关疾病影响的显著性检验第113页
        6.4.2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第113-115页
        6.4.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循环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第115-116页
    6.5 讨论第116-118页
    6.6 小结第118-119页
第七章 基于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的敏感性疾病预报研究第119-132页
    7.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相关疾病预报建模第119-125页
        7.1.1 筛选因子第120页
        7.1.2 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120-122页
        7.1.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评价方法第122页
        7.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相关敏感性疾病就诊人数预报结果分析第122-125页
    7.2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相关疾病预报建模第125-129页
        7.2.1 筛选因子第125-126页
        7.2.2 建立LSSVM预测模型第126页
        7.2.3 LSSVM的预报结果及效果评价第126-129页
    7.3 两种预报方法效果比较第129-130页
    7.4 结论与讨论第130-13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6页
    8.1 主要结论第132-134页
    8.2 特色与创新点第134-135页
    8.3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第135-136页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第136-138页
    一. 参加科研项目第136页
    二. 发表学术论文第136-137页
    三. 获奖情况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子液体体系用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研究
下一篇:铝基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对F~-的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