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4-18页 |
1.3.1 地貌特征 | 第15页 |
1.3.2 气候特征 | 第15-16页 |
1.3.3 水文与土壤特征 | 第16页 |
1.3.4 植被特征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树轮样本采集与年表建立 | 第18-40页 |
2.1 树木年轮学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2.2 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 | 第20页 |
2.3 交叉定年 | 第20-23页 |
2.4 去趋势及建立年表 | 第23-40页 |
2.4.1 去趋势方法探讨 | 第23-25页 |
2.4.2 树轮宽度年表的建立 | 第25-31页 |
2.4.3 全年表主要特征值分析 | 第31-33页 |
2.4.4 各点年表公共区间分析 | 第33-35页 |
2.4.5 各点年表之间相关与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2.4.6 各年表的频谱特征差异 | 第36-40页 |
第三章 不同生长环境下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相关与响应 | 第40-57页 |
3.1 器测气候资料概况 | 第40-41页 |
3.2 贺兰山、哈思山山脉两侧油松轮宽指数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 | 第41-44页 |
3.2.1 标准(STD)年表与气候要素相关分析 | 第41-43页 |
3.2.2 标准年表与气候要素一阶差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3.3 德令哈宗务隆山不同海拔梯度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 | 第44-51页 |
3.3.1 标准年表与气候要素相关分析 | 第44-46页 |
3.3.2 标准年表与气候要素一阶差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3.3.3 标准年表主成分分析和旋转因子分析及结果与气候要素相关分析 | 第47-51页 |
3.4 轮宽对降水和温度的敏感度:趋势面分析 | 第51-57页 |
第四章 气候要素重建及其揭示的气候信息 | 第57-70页 |
4.1 甘宁季风边缘区域降水变化重建及检验 | 第57-59页 |
4.2 德令哈附近降水重建及检验 | 第59-60页 |
4.3 重建降水序列的区域代表性 | 第60-62页 |
4.4 重建降水序列的多尺度分析 | 第62-66页 |
4.5 研究区降水变化特征与机制探讨 | 第66-70页 |
4.5.1 研究区降水变化特征及与北半球温度的关系 | 第66-67页 |
4.5.2 研究区降水与冬季NAO指数的关系及其机制 | 第67-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