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GIS的公共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库 | 第17-25页 |
2.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 第17-19页 |
2.1.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 第17页 |
2.1.2 地理信息系统构成与功能 | 第17-18页 |
2.1.3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 第18-19页 |
2.2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 | 第19-21页 |
2.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19页 |
2.2.2 基于GIS的公共交通数据库框架 | 第19-21页 |
2.3 基于GIS的公共交通数据库 | 第21-23页 |
2.4 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GIS的公交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的测度 | 第25-36页 |
3.1 公交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25-26页 |
3.2 可达性概念 | 第26页 |
3.3 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3.1 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 | 第26-27页 |
3.3.2 土地利用 | 第27页 |
3.3.3 出行者因素 | 第27-28页 |
3.4 交通可达性评价方法 | 第28-31页 |
3.4.1 空间阻隔模型 | 第28页 |
3.4.2 累积机会模型 | 第28-29页 |
3.4.3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 第29页 |
3.4.4 效用模型 | 第29-30页 |
3.4.5 时空约束模型 | 第30-31页 |
3.5 考虑出行时间的公交可达性模型构建 | 第31-33页 |
3.5.1 定量模型的确定 | 第31-32页 |
3.5.2 模型说明 | 第32-33页 |
3.6 基于GIS的公交可达性测度方法 | 第33-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西安市老城区公交系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36-54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6页 |
4.2 研究区交通发展现状 | 第36-41页 |
4.2.1 老城区路网现状 | 第36-37页 |
4.2.2 居民出行现状 | 第37-38页 |
4.2.3 老城区公交发展现状 | 第38-41页 |
4.3 区域公交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 | 第41-52页 |
4.3.1 城市公交站点间距 | 第44-45页 |
4.3.2 公交站点的覆盖率 | 第45-47页 |
4.3.3 公交线路长度与非直线系数 | 第47-50页 |
4.3.4 公交线网密度 | 第50-52页 |
4.3.5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老城区公交时间可达性分析 | 第54-62页 |
5.1 老城区公共交通数据准备 | 第54-57页 |
5.2 老城区公共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 | 第57-60页 |
5.3 公交可达性结果分析 | 第60页 |
5.4 策略及建议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